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23)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近日发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23)》,这份报告详细梳理了自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来,中国在各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领域的实践进展和基本经验,并展望了未来的工作方向。报告涵盖了从消除贫困、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优质教育、实现性别平等、提供清洁能源到应对气候变化等17个目标的全面进展情况,展示了中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报告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数据和案例分析,还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发展议题上的深度参与和积极作为,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其进展报告(2023)详细记录了这一壮丽征程。报告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各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上的积极进展,也彰显了中国在全球发展舞台上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减贫作为重要使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20年底,中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2030年议程减贫目标,这一成就对全球减贫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在教育领域,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健康方面,中国通过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人均预期寿命显著提升。

在经济领域,中国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展现出强大韧性。2016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以上。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有效增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提高到2.5%以上,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上升到第11位。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至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成为全球大气环境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保持“双增长”,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提高。

推动全球发展合作,中国坚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中国在联合国发起成立“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70多个国家加入。与国际社会共享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数据产品,定期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等,加大技术、智力和数据支持力度。

中国在落实2030年议程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如部分脱贫地区仍存在对政策性补助依赖性高、脱贫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中国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新的贡献。坚决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稳定完善帮扶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国际减贫交流合作。

在粮食安全方面,中国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202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8655万吨,连续8年保持在65000万吨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农产品品种更加丰富,品质持续提升。

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中国实施《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引导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实施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8。

中国在推动农业国际合作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通过多边机构提供粮食或农业援助,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在30多个国家实施了40多个项目。积极开展农业境外投资,截至2021年底,共有1000余家境内企业在境外设立超1700家农业企业,覆盖近120个国家和地区。

在健康领域,中国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2015年以来,中国全民健康覆盖体系逐步完善,健康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健康环境明显改善,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妇幼健康目标提前实现,全人群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2015年的76.3岁提升到2021年的78.2岁,全人群主要健康指标显著提升,位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在教育领域,中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自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保持在4%以上。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义务教育发展均衡程度显著提高,城乡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保持较高水平。

在性别平等方面,中国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连续写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以及“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统筹推进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女性在法律、健康、教育、经济、参与决策和管理等领域的发展状况不断改善。

在水资源方面,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保障饮用水安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3.2亿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长度达107.79万公里。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

在能源领域,中国致力于确保人人获得可负担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2015年以来,中国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持续推进能源领域务实国际合作。

在基础设施、工业化和创新方面,中国加快建设安全高效、智能绿色、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化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增强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中国持续深化国际发展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工业化和创新提供支持。

在减少不平等方面,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有力举措缩小收入差距、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15年以来,中国城乡和区域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果显著。

在城市发展方面,中国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历史性新成就。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城市环境治理得到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中国政府不断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

在绿色发展方面,中国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环保、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形成。2015年以来,中国节能降耗、粮食减损、污染治理、绿色采购等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5年以来,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海洋资源管理方面,中国不断提升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局部海域生态功能稳步提升。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产品类目的将近30%,海洋糖类药物研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在生态保护方面,中国始终将生态保护置于重要位置。2015年以来,中国牢牢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在法治建设方面,中国政府致力于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坚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面巩固扫黑除恶斗争成果,较好地保障了人民利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的实践者。2015年以来,中国在扎实推进落实2030年议程的同时,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出并合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加大国际发展合作力度,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23)》。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23)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