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新框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近日发布了《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新框架》研究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框架从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数量型框架向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转变过程,并提出了建立新的货币政策框架的具体建议。报告指出,中国应选择隔夜回购利率作为中间目标利率,并完善利率走廊机制,同时调整政策工具组合,以适应市场化利率调控的需要。这份报告为理解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演变和未来方向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

货币政策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而中国正处在从数量型向利率型转变的关键时期。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一直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变化,这种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的需要。2018年,中国政府不再宣布M2的调控目标,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放弃以货币供应量为核心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

为什么需要改变呢?因为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通胀之间的关系变得不稳定。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货币的流通速度和需求发生了变化,这削弱了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此外,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对货币统计口径带来了冲击。

那么,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报告建议,应该以利率为中间目标,建立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这意味着,央行需要明确选择一个指标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比如隔夜回购利率。同时,还需要完善利率走廊机制,使利率走廊收窄并变得更加灵活。

报告还提到,央行曾尝试通过央行票据来引导市场利率,但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尝试并没有成功。后来,央行又尝试通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来引导贷款利率,但LPR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变化,直到2019年央行对LPR进行了改革,将LPR的报价方式改为按照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加点形成。

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央行需要使用一系列政策工具来调控利率。这包括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挥再贷款或再贴现的市场流动性调控功能,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丰富国债品种,完善公开市场操作等。这些措施旨在使利率更加平滑化,引导利率期限结构,从而更有效地传递货币政策的意图。

报告强调,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步。这不仅需要央行的努力,还需要金融市场的配合。例如,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不仅可以支持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还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管理的手段。

总之,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加市场化、更加灵活的利率调控机制,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要。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遇到挑战,但只要坚持改革,就一定能够成功。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一份关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改革的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新框架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