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商证券发布了《破茧——2025年医药生物行业年度投资策略》研究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医药生物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并给出了具体的投资评级。报告主要探讨了2025年医药行业的投资主线,包括集采后周期的仿创类制剂、医疗耗材、原料药,以及创新新周期的创新药、创新器械、生命科学服务等领域,同时对各子板块的边际景气及预期差进行了详细分析。报告中还提供了对行业风险的提示,包括新品类价格政策的不确定性、贸易摩擦对订单的影响,以及医疗政策推进可能导致的产品放量低于预期等。这份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行业洞察和投资策略,是理解未来医药生物行业投资趋势的重要参考。
在2025年的医药生物行业,我们迎来了“破茧”的新周期。这一年,医药行业在经历了集采出清和创新拉动的新旧动能切换后,似乎正站在复苏的门槛上。2024年的调整虽然让许多医药企业承压,但2025年的前景却显得更为乐观。
医药投资的主线已经明确:集采后周期的仿创类制剂、医疗耗材、原料药,以及创新新周期的创新药、创新器械、生命科学服务。这些领域将成为未来投资的焦点。特别是化学制剂、医疗耗材、医疗设备等领域,预期差大,景气边际变化好,预示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科伦药业、恩华药业等企业被推荐为投资组合,这些公司在经营效率改善和业绩弹性上展现出巨大潜力。风险提示中提到的新品价格政策、贸易摩擦和医疗政策推进等风险,虽然存在,但随着政策的逐步明朗和市场的适应,这些风险的影响正在减小。
医药行业的估值和业绩展望显示,诊断服务、医疗研发外包、原料药等板块的市盈率相比2024年初有所下降,而业绩展望则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迹象。这表明市场对这些板块的恢复持有信心。特别是原料药板块,随着产品价格的触底回升,业绩恢复性增长成为可能。
在成长性方面,医药三级子行业的收入季度同比增速显示,行业正在缓慢复苏,但依然存在分化。盈利能力方面,低点已过,医药行业的韧性不错。经营质量方面,院内营运效率虽然仍在下降,但随着新旧动能的切换,2025年的医药行业有望迎来经营效率的改善。
政策和宏观层面的变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医保监管水平的提升和医疗环节改革的深化,预示着医药行业将进入供给侧改革的新阶段。这不仅会带来需求量的增加,还会带来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医保基金对创新药支付的提升空间,为创新药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在投资视角分析中,我们发现化学制剂、医疗耗材、医疗设备等子领域存在较大的预期差和较好的景气边际变化。这些领域的企业,如科伦药业和恩华药业,有望在2025年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
原料药行业在经历了去库存周期和竞争加剧后,盈利能力同比提升。随着产品下游需求的恢复和第二增长曲线的发力,原料药行业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特色原料药和大宗原料药领域的公司,如普洛药业和仙琚制药,因其产业升级和供给格局集中,被看好。
科学服务板块在经历了价格战后,收入增长有望逐步修复。特别是化学试剂、耗材毛利率的上升通道,预示着板块毛利率的逐步回暖。泰坦科技、皓元医药等公司因其产品力被海外市场逐渐认可,盈利能力稳定改善,成为推荐的投资标的。
医药流通板块在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增速放缓,但随着国家化债及医保预付制度的推进,现金流有望迎来边际改善。上海医药、九州通等公司因其院内回款改善后的利润端弹性大,CSO、器械大健康分销等新业务持续兑现,成为投资推荐。
血制品板块在2024年行业加速并购整合,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上海莱士、天坛生物等公司因其股东背景雄厚,产品组合丰富,被看好。
疫苗行业在2024年收入同比增速平均为-3.81%,行业竞争激烈。智飞生物、欧林生物等公司因其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力优势以及产业化能力,有望实现突围。
医疗器械板块在2024年政策扰动仍在,但板块出清节奏不同,表现相对分化。联影医疗、华大智造等公司因其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以及出海拉动下,收入有望稳步增长。
中药板块在2025年毛利率压力有望缓解,集采趋势向严。片仔癀、同仁堂等公司因其强品牌力、强价格管控力、持续提质增效,被看好。
连锁药店板块在2024年门店扩张放缓、闭店率提升。益丰药房、老百姓等公司因其精细化管理能力以及品类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仍有望保持相对稳定水平。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破茧——2025年医药生物行业年度投资策略》这份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