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IPE】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良好实践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近日联合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良好实践》报告。这份报告深入梳理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进展和实践案例,从国家战略规划到产业、能源和交通领域层面,全面展现了中国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中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报告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政策分析,还提供了十大领域的具体实践案例,为全球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其中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对于理解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和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决心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2024年,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确保生态安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并行不悖。这些措施包括《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等,为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明确路径。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2020年9月,中国做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后,政府、企业、公众全社会迅速行动,以抓铁有痕的韧劲推进“双碳”目标,从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转型成为重要贡献者和引领者。2024年,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以应对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不断扩大的矛盾,确保生态安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并行不悖。

中国在能源领域的绿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装机继续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9月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7.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54.7%。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继续超常规增长,光伏和风电装机已提前6年实现2030年12亿千瓦的装机目标。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中,中国贡献超过50%,按照这一发展速度,中国可再生能源有望达成2030年增至三倍的目标,为全球能源转型做出重大贡献。

在交通运输领域,汽车电气化成为最大的亮点。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累计为773.6万台,渗透率达到35.7%,其中上海2023年底超过40%,接近50%。海口市超过50%。2024年全国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大幅提速,7月历史性地突破50%,9月达到53.3%,较2023年9月增长16.8个百分点。

城乡建设碳排放量在全社会排放总量中占比逐步提高。为推动建筑领域绿色转型,中国在城乡建设中推广绿色建造方式,优化建筑用能结构。2023年新开工的保障房中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比例达到80%。“十四五”前三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超90%,完成城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超3亿平方米。截至2023年年底,北方地区清洁供暖率达76%。

全面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降低碳排放的一个关键举措。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节能增效,推广节约用地技术,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进回收循环利用。推动企业节能降碳增效,通过设备改造升级,低碳产品设计和研发,实施智慧能源管理,推动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实施余热余能的利用改造,在降低资源消耗的同时,有效减少环境污染。2023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较2012年累计下降约2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端的排放占比预计将显著上升,必须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一年来,中国着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推进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全国绿色产品认证证书共计发放了3.3万张。推广快递绿色化包装,减少二次包装浪费,2023年全国使用可循环包装的邮件快件超10亿件,回收复用瓦楞纸箱超8.2亿个。2023年二手电商交易规模达5486.5亿元,同比增长14.25%;二手电商用户规模为5.8亿人,同比增长25.26%,勤俭节约循环利用成为新时尚。

科技创新是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中国大力研发低碳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快速迭代,风电、水电、核电技术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人工固碳端,中国积极开展CCUS技术研发与部署,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已投运和规划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达107个,具备CO2捕集能力约730万吨/年。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共享科技资源和研究成果,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在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合作的同时,积极倡导南南合作,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培训。

绿色转型离不开财税政策和金融支撑。近年来,中国已初步构建涵盖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以及碳金融产品在内的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体系。2024年一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超30万亿元,同比增长35.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5.9%。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都在30%以上。在此基础上,一系列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还进一步向生态补偿、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扩展。

中国在气候治理中坚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非洲光带”项目是中国落实《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的重要举措,能解决至少约5万户非洲无电贫困家庭用电照明,助力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自给等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共进。目前,中方已推动与布隆迪、乍得等5个非洲国家签署“非洲光带”项目合作文件,预计将为近2万户非洲家庭提供用电。2024年以来,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两次召开会议,就落实《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实施各自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和准备各自2035年NDC展开讨论。

面对全球气候行动的不确定性,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治理污染的同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中国已经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试错、觉醒、奋起行动、不懈坚持的绿色发展道路,正努力迈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我们衷心期待2024年度报告梳理的良好实践案例,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全面绿色转型带去启示和借鉴。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良好实践》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IPE】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良好实践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