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勤中国发布了《“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报告,该报告深入探讨了全球能源系统重构、化石能源高效转型以及新能源发展新周期等三个层次的关键议题,全面分析了中国在未来能源版图中的战略定位与产业机遇。报告指出,在国际政治格局动荡、能源安全与自主可控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焦点的背景下,全球能源需求重心东移,亚洲、非洲、中东成为能源消费与技术应用的主要增量市场,同时全球能源供应格局更趋区域化、多元化。报告中不仅分析了全球能源行业的变与不变,还针对中国能源行业提出了系统化、前瞻性的洞察,为理解未来五年全球能源发展的主线与趋势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在全球能源格局经历深刻变革的当下,中国能源行业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德勤】2025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报告》为我们揭示了未来五年中国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其中不乏深刻洞见和前瞻性分析。
报告指出,全球能源需求重心正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而东移,亚洲、非洲、中东成为能源消费与技术应用的主要增量市场。这一变化意味着全球能源供应格局更趋区域化、多元化,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在互补与竞争中构建起新的供应体系。面对气候变化压力、能源系统转型与产业重构的多重挑战,全球能源行业步入深度调整与重塑的新时代。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能源行业的发展重心将“内外双发力”。内需端,新能源发展从以设备部署为核心转向以系统稳定性、消纳能力与响应能力为导向的系统协同优化;外需端,欧美市场壁垒加高,“东南亚+中东+拉美”正在成为中国能源企业新的外部支点。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能源投资逆势增长至3.12万亿美元,其中1210亿美元增量来自清洁能源相关投资。预计“十五五”时期全球能源投资仍将维持增长态势,特别是清洁能源投资。这一趋势反映了能源转型的不可逆性,即使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技术革命推动商业新范式,人工智能与能源系统深度融合,推动能源生产、运营与消费模式变革。AI在能源领域的深度应用,不仅能推动行业效率提升与成本削减,也将为能源即服务(EaaS)等新兴商业模式的发展提供土壤,并促进跨领域的生态合作。
在全球能源转型中长期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碳监管在贸易和产能调控中作用日益关键。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实施,将直接推高相关企业出口钢铁、水泥、铝等高碳产品的成本,倒逼企业强化碳管理能力以适应贸易出口要求。
中国碳市场扩容,石化企业减排压力增加。2025年3月,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碳市场,新增约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使全国碳市场覆盖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占比提升至60%以上。
化石能源虽不再处于增量核心,但其在能源安全、产业支撑和经济韧性中的作用依然不可替代。2025至2030年,油气、石化和煤炭等产业将在双重压力下迈向高效转型:一方面,需要稳定供应与保障基础工业体系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必须提升清洁化、低碳化水平以回应政策约束与市场诉求。
新能源产业将迈入从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周期。外部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以中东、拉美、东南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成为增量主力;另一方面,中国新能源内部逻辑也发生转变,从单点发力走向“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协同。
报告的结论令人深思,全球能源行业的变化以结构重构、主体多元、技术驱动为主要特征,而其不变的底层逻辑则是能源的安全性、经济性与可持续性统筹平衡。对中国而言,在绿色转型大方向确立的同时,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将在较长时期内共存共进、协同演化。传统能源仍是未来五年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在电力保供、工业支撑、交通运输等关键领域短期难以被替代。与此同时,风光、氢能、储能与电动化等新兴能源形态加速成长,推动全球脱碳,也孕育着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升级。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德勤】2025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