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商证券发布了一份名为《特种机器人:向实战靠拢》的行业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特种机器人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强调了特种机器人在减少士兵伤亡和执行危险任务中的关键作用,并预测了特种机器人市场的未来规模和市场需求。报告详细探讨了特种机器人的分类、市场需求、竞争格局以及核心零部件的发展情况,为投资者提供了全面的行业视角。报告中还特别指出了特种机器人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和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努力。整体来看,这份报告提供了丰富的行业数据和深入的市场分析,对于理解特种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具有重要价值。
特种机器人:未来战争的新力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种机器人在军事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们不仅能减少士兵的伤亡,还能执行许多危险任务。报告中提到,特种机器人种类繁多,包括履带式、腿式和人形机器人,它们在实战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履带式机器人因其强大的牵引力和良好的越野性能,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军用机器人。例如,美国的PackBot系列和TALON系列等,它们可以搭载摄像头、探测器等设备,代替人类从事排爆、化学探测等危险工作。中国的晶品特装公司也开发了一系列排爆、打击等用途的履带式机器人,显示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
腿式机器人则以其出色的集群作战能力而著称。中国的机器狼在侦察能力、打击能力和保障处置等各方面能力都有显著提升,它们擅长“集群作战”,形成侦察-打击-保障协同体系,在复杂地形中可替代士兵执行高危任务。这一点在全球范围内都显示出中国在腿式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
人形机器人虽然尚未广泛投入实战,但其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人形机器人能够模仿人类动作,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展现出卓越的适应性。美国陆军在机器人战略上的投入从2015财年的700万美元增长到2021财年的3.35亿美元,预计到2025财年将达到4.8亿美元,这一增长趋势预示着人形机器人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
特种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也在快速增长。2023年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了120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140亿美元。中国市场的增长更为迅猛,2019-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9.36%,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6亿元。这一数据表明,特种机器人的需求正在逐步向实战应用靠拢。
在竞争格局方面,北美和欧洲占据了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但中国正在凭借其成本优势加速产业化,有望在特种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中国的内蒙一机、建设工业、光电股份和晶品特装等公司,都在特种机器人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内蒙一机作为国家唯一主战坦克研发制造基地,积极布局智能装备,推进无人装甲车、四足机器人等军用机器人研发。建设工业则以“一核两翼”战略为引领,在军用机器人领域表现优异,其自主研制的“机器狼”技术成熟度领先。光电股份和晶品特装则分别在光电材料和特种机器人领域有着各自的专长。
特种机器人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和《“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的发布,为特种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政策利好。这些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特种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特种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也面临着一些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可能会影响产业化进度,而未来应用范围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导致需求总量的不确定性。这些风险需要行业参与者和投资者密切关注。
综上所述,特种机器人正成为未来战争的新力量。它们的发展不仅受到技术进步的推动,也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尽管存在一些风险,但特种机器人的市场前景广阔,值得行业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浙商证券发布的《特种机器人:向实战靠拢》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