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证券近日发布了《2025年公用环保行业中期策略-不惧挑战 机遇长存》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2025年公用事业和环保行业的发展趋势,指出在电改深化、绿色转型提速的背景下,新能源装机量持续增长,电力行业进入改革深水区,同时环保行业的运营类资产凸显绝对收益潜力,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报告中还详细讨论了火电、水电、核电、绿电和燃气等子行业的投资建议,以及固废处理和水务行业的市场前景,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和政策分析,对投资者把握行业机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2025年的公用环保行业中,变革与机遇并存。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新能源全面入市,环保行业面临运营类资产的转型和国产替代的广阔空间。本文将探讨公用事业的绿色转型和环保行业的新发展。
用电供需格局的变化是当前公用事业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2025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到4.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其中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1%,显示出用电量增长点逐渐由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这种变化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新能源装机量持续增长和火电即将步入投产潮的背景下,供给端趋于宽松。
新能源全面入市对电价形成压力,各省市配套细则的落地尚未完全,导致新能源企业短期内投资趋于谨慎。2025年被视为电力现货市场全面落地的元年,电力交易格局正在重塑。在这一过程中,火电的长期调节性价值和绿电的环境价值受到关注,同时,电力市场化改革也为虚拟电厂、储能等投资机会提供了空间。
环保行业方面,运营类资产如水务、固废等已过投产高峰,分红提升潜力值得关注。影响运营类资产分红水平的原因包括成本监审机制下的产品定价调整、应收账款数额和企业资本开支。随着公用事业价改和化债持续推进,企业应收账款及盈利能力有望改善,红利属性凸显。
在成长性角度看,设备端国产替代空间广阔。美国征收对等关税背景下,关键设备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产企业近年来持续发力研发和生产,在多个细分领域具备对标海外龙头的实力,有望乘国产替代之风加速行业渗透。
具体到火电行业,短期煤价下行盈利弹性有望释放,长期则关注市场化交易下的盈利模式重构。上半年火电公司业绩预告陆续发布,煤价下行带来盈利空间释放,Q3“迎峰度夏”用电量有望持续增长,火电盈利仍有提升空间。长期看,容量电价和市场化交易提升,火电盈利模式重构,调节性电源属性日益凸显。
水电行业则兼具稀缺性和成长性。水电可开发空间有限,大水电作为稀缺资产,存量项目不可复制性强,长期优势凸显。水电公司装机量仍持续增长,叠加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等项目,有望带动电量进一步增长。
核电行业审批常态化,成长具有确定性。我国已连续四年每年审批10台以上新核电机组,核电装机稳定增长。绿电行业则面临消纳压力,关注136号文后电价走势。绿电行业当前关注重心在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的电价压力、市场化电价压力下对消纳能力的进一步挤压、新能源国补发放情况以及量价压力考验调控水平,绿电企业电量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燃气行业则关注气电需求及顺价推进对企业利润增厚作用。三季度欧洲天然气进入传统补库阶段,需求提升或带来气价阶段性提升。此外,海气价格回落+迎峰度夏火电出力增加,气电公司对天然气需求或季节性回升,有望支撑气价中枢偏强运行。
环保行业的固废领域,应收账款持续改善,绿电直连增厚利润。垃圾焚烧企业应收账款问题有望得到改善,叠加数据中心等高耗能行业对于电力需求提升,绿电直连有望为垃圾焚烧企业开拓第二增长曲线。水务领域则面临水价调整推进,行业加速整合。2025年深圳、广州等地区逐步落地水价调整方案,水务公司成本端压力有望纾解。
在自主可控领域,美国征收对等关税背景下,国产自主可控重要性愈发凸显。关注高端科学仪器、无人环卫空间广阔,以及具备技术优势的工业细分领域设备商。
风险方面,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研发进度不及预期、行业整合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风险都需要警惕。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国投证券发布的《2025年公用环保行业中期策略》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