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日发布了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这份报告通过统计数据真实反映了我国互联网建设的发展历程,涵盖了互联网基础资源、网民规模、互联网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等多个方面,成为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报告中指出,截至202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这里面不仅展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宏观数据,还深入分析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成效,提供了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是研究中国互联网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202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9.7%。这一庞大的网民基数,不仅反映了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也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和光纤宽带网络,实现了“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90%以上行政村通5G”。5G基站总数达到454.9万个,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3022万个,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2.26亿户。这些数字的增长,标志着我国在网络基础能力上的显著提升,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带来了公共服务的数字化、便捷化和普惠化。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10.04亿人,互联网医疗服务内容与模式加速创新,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93亿人。这些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也使得更多人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在数字经济领域,智能制造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尤为突出。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焕发活力。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智慧农业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全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27.6%。
数字创新方面,我国5G实现了从“建得好”到“用得好”的跃升,多方位赋能作用显著。5G应用已融入86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累计达13.8万个。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广泛拓展,产业创新步伐持续加速。我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
在互联网应用发展方面,短视频、网络游戏、即时通信的用户规模增长较多,分别增长了2843万人、2692万人、1127万人。这些应用的普及和发展,不仅丰富了网民的在线生活,也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尽管互联网发展迅速,但仍有2.86亿人非网民,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52.1%。促进这部分人群上网的前两大因素是“方便获取专业信息”和“方便与家人或亲属沟通联系”,这提示我们,在推动互联网普及的同时,应更多关注老年人群体的需求,提供更多适合他们的互联网服务和产品。
总的来说,我国互联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科技创新持续突破。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国互联网发展将更加多元化、智能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