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头豹研究院发布了《2025年中国孕产托育行业:消费驱动产业规模新增长,政策红利催生发展新机遇》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孕产托育行业的市场现状、政策环境、产业链结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指出在消费升级和政策红利的双重推动下,孕产托育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报告中不仅提供了行业规模的预测数据,还详细分析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企业竞争态势,为行业参与者和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洞见。
中国孕产托育行业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逐步放开,以及国家对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大力推进,这个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2016年的“全面二孩”政策,到2024年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支持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为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市场规模的增长势头不容小觑。从2020年到2029年,预计中国孕产托育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898.3亿元,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中,托育服务市场规模在各年份均占据主导地位,2020年为613.4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2727.1亿元,这一显著增长表明随着社会发展,家庭对于托育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孕产服务市场同样处于增长状态,但相较于托育服务,其规模相对较小。2020年孕产服务市场规模为37.4亿元,预计到2029年增长至171.2亿元。尽管增长幅度不如托育服务明显,但也反映出人们对于孕产阶段的服务需求在不断提升,包括产前检查、产后康复等服务。
人口结构的变化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少子化与老龄化加剧,0-14岁人口比例持续下降,60+/65+老年人口显著上升,15-59岁劳动力规模收缩。少子化孕产需求减少但趋向高端化。人口老龄化导致隔代育儿支持减弱,双职工家庭被迫转向市场化托育服务,这类家庭对“全日托”与“应急托”的需求尤其激增,政策着力推动普惠托育服务以平衡需求。
经济环境与消费结构的演变也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中等收入群体快速扩大,家庭在婴幼儿教育、健康管理和高品质生活领域的消费支出意愿增强,推动孕产托育服务不断向高端、专业、多元方向升级。
月子中心和托育机构作为孕产托育行业的核心,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月子中心服务趋向专业化、高端化,而托育机构则在普惠性和市场化之间寻找平衡。消费者对月子中心的选择更加注重品质、价格、品牌,市场共识强化;消费者消费理念更理性、精细、有规划,行业未来需优化服务、透明运营、分层满足需求。
科技的赋能为孕产托育行业带来新的变革。AI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婴幼儿健康管理、情绪识别、行为监测等功能,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母婴空间智能安全管控,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成长档案与早教推送。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极大提升孕产托育服务的效率和体验。
展望未来,中国孕产托育行业将在政策推动、消费升级与科技赋能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走向标准化、品质化与智能化。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但也将孕育出更多创新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品牌需聚焦中端市场,在服务分层精细化等方面持续深耕,以适配核心用户的需求升级。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中国孕产托育行业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