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了《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技术白皮书》。该报告深入探讨了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技术的发展背景、需求、体系架构、关键技术以及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场景,并提出了当前技术落地、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以及标准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建议。报告内容丰富,涵盖了从技术细节到行业发展的全方位视角,为理解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技术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对于推动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算力已成为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但面对海量、泛在、实时的计算需求,传统集中式算力模式已难以应对。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技术应运而生,成为关键基础设施。这项技术通过动态感知全网算力资源,并智能化、自动化、最优化地调度这些资源,降低计算延迟与成本,支撑新型智能化应用落地。
分布式算力是将大计算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分配给多个独立节点。这些节点包括数据中心、边缘设备、终端设备等,通过网络连接形成协同体系,实现算力资源的分布式协同与高效利用。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的核心在于“感知”与“调度”两个环节。“感知”是系统全面、实时、精准地获取分布式网络中各个计算节点资源状态的能力。“调度”则是基于“感知”结果所采取的行动,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和中枢。
这项技术具有异构性、动态性、跨域协同与互操作性、能耗与可持续性感知等显著特征。它通过构建全域资源认知神经网和智能调度决策中枢,实现了对泛在、异构、动态算力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按需供给。随着算力网络概念的兴起和“东数西算”等国家级工程的推进,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技术将持续演进,其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水平将不断提升。
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技术的研究意义已远超单纯的技术优化范畴,上升至关乎国家数字竞争力、产业革命性变革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它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保障数字主权的迫切需要。同时,这也是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技术引擎。
需求分析显示,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系统的发展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是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转型及算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技术支撑。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其建设需求源于多个维度的政策导向与实际发展需求。在数字经济与产业转型领域,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强调“推动边缘计算与工业场景融合”,要求边缘节点具备实时数据处理、算力动态调度能力。
技术演进需求分析指出,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以及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的当下,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系统的技术演进已是大势所趋,旨在契合日益繁杂的业务需求,从容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从硬件基础层面来看,算力基础设施朝着异构化与分布式方向加速迈进。
用户需求分析表明,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系统的用户群体涵盖各级政府机构、全国性/区域性企业、社会公众及行业合作伙伴,其需求聚焦于算力资源的“可感知、可调度、可信赖”,并随业务场景的多样化呈现显著差异。
功能需求分析指出,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系统的功能需求围绕算力资源的全面感知、精准调度、高效协同及可靠运维展开,旨在解决当前算力资源分布不均、利用率低、协同困难等问题,满足不同行业对算力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算力服务目标。
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技术正迈向智能化与生态化融合的新阶段。AI驱动的动态优化算法与异构资源适配技术突破效能边界,开放接口协议与可信生态构建降低使用门槛,推动跨行业协同规模化落地。随着量子计算、光子计算等前沿技术融入,行业加速向“泛在算力”演进,最终实现算力资源无感接入与智能流动,为全社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底层支撑。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技术白皮书》。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