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近日发布了《银行研究框架及25H1业绩综述》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2025年上半年银行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产负债结构,特别强调了营收和利润增速双双转正的现象,并探讨了影响银行业绩的多个因素,如净息差、资产质量等。报告中还包含了对上市银行业绩情况的概览,以及对银行财务报表的详细分析,提供了对银行业务模式、资产投放、负债结构等多个维度的深入解读,是理解当前银行业发展趋势和风险点的重要参考。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其业绩表现和资产质量备受关注。根据【国盛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概览显示,银行业整体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双双转正,分别为1.0%和0.8%,较前一季度分别提升了2.8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反映出银行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开始逐渐恢复增长势头。
报告中特别提到,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3%,但较前一季度降幅收窄了0.4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负债端成本的改善,说明银行在控制成本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1%,这一增长可能与保险“报行合一”政策影响的逐步消化,以及港股市场活跃、投资市场转暖有关,财富管理收入增长提速。此外,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0.7%,这与二季度债市利率整体下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亏为盈有关。
资产质量方面,不良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23%和239%,与上季度末持平和提升1个百分点,显示出银行业资产质量相对稳健。信用成本同比下降5个基点,资产质量稳健的情况下,拨备同比少计提,为业绩改善提供了支撑。
从业务结构来看,传统的存款-贷款业务、同业业务、投资和中间业务(如托管、结算、银行卡、财富管理业务等)构成了银行的主要业务。其中,非保本理财业务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表外规模较高,净值型产品占比不断提升。结构性存款方面,监管要求按存款入表管理,杜绝“假结构”,规模不断压降。
在资产端,贷款、投资和同业资产是重点科目。特别是贷款,作为银行资产端投放的核心,其增长主要依靠对公支撑,其中基建、制造业贷款增长较快。个人贷款需求相对较弱,个人贷款同比增速为3.6%,较上年增速有所下降。这可能与住房需求恢复及提前还贷压力减轻有关,而消费类贷款增量转负,可能主要源于个人领域风险上升。
报告还对银行业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在资产结构方面,不同类别银行存在差异,如国有大行贷款占比超过55%,而城商行和农商行由于信贷额度、异地扩张等因素约束,贷款占比相对较低,投资性资产占比均较高。在负债结构方面,存款作为银行核心负债来源,其增长速度和结构变化对银行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总体来看,报告通过对上市银行的财务报表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净息差等关键指标的深入剖析,为我们提供了银行业在2025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和业绩表现的全景图。银行业的业绩改善、资产质量的稳健以及业务结构的优化,都显示出银行业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过程中,正逐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国盛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银行研究框架及25H1业绩综述:营收及利润增速双双转正》。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