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南财智库发布了《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2025中国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在面临多轮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变数,并探讨了在新市场环境和发展背景下,资管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报告中不仅记录了行业的年度发展特征,还为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和机构能力建设提供了方向性的参考,是理解中国资管行业未来走向的重要资料。

在2025年,资产管理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大资管行业的总规模已突破150万亿元,这一数字背后,是中国资管行业从2004年银行理财诞生至今,经历多轮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成果。当前,资管行业正面临新的市场环境和发展背景,挑战与机遇并存。
资管新规的实施,标志着行业从野蛮生长逐步走向规范、透明、合规。银行理财净值化率已达98%,非标资产基本出清,理财子公司陆续成立,构成资管行业合规发展的新势力。然而,资管机构“规模情结”根深蒂固,已成思维定势,一时间难以切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策略和机构管理模式。
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证监会走在前面。2024年起,证监会发布多份监管文件以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推动高质量发展,并促进市场稳定。金监总局于2025年3月发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要求代销机构严格落实KYC(了解你的客户),防范代销业务风险。
资管行业的未来,需要在合规、标准、透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投研能力,提升多资产配置和风险对冲能力,以适应全球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挑战。同时,科技的深度赋能也将覆盖投研决策、投资、风险控制、运营等环节,为资管行业带来新的变革。
在财富管理转型的关键之年,渠道端的变革也在加速。银行代销办法、金融机构适当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出台,监管多次强调适当性原则,细化信披要求,各类财富管理产品代销业务合规趋严。基金销售机构正面临着收入空间缩窄与专业服务不足的双重困境,亟需重构商业模式与服务理念。
在银行理财估值整改方面,监管对银行理财估值整改已经设定明确的时间表,要求6月底前要整改一半,年底要整改完毕。整改后,理财产品净值更真实反映收益风险特征,但净值波动将更大。投资者要强化风险意识,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产品,理性看待短期波动,适应理财真净值化趋势。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的落地,旨在引导行业机构努力实现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拐点”。改革方案从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守牢风险底线、强化监管执法、促进高质量发展等六方面提出了25条改革措施。
信托行业在“三分类”业务转型后,资产规模显著变化,同时也顺应市场需求变化作出积极调整。2024年末,信托行业资产规模接近30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超20%。信托业务结构逐步优化,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规模超过1万亿元,其中家族信托规模接近6500亿元。
资管行业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客户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通过全球化配置、多资产多策略投资、科技深度赋能等方式,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选择和更高效的服务。同时,资管机构也需要在合规、风险管理、投研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2025中国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页1.webp)




-页1.we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