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布了名为《双边服务贸易:来自新数据库的见解》的研究工作报告(WP/25/163)。这份报告介绍了一个新的数据库——双边服务贸易(BiTS)数据库,它提供了1985年至2023年期间最广泛的双边服务贸易数据,涵盖了12个主要服务类别及其26个子类别,这些类别均在BPM6分类标准下进行了协调。报告通过两个研究应用展示了该数据的使用,发现“重力因素”在解释服务贸易模式方面的影响力随时间减弱,以及现代服务贸易相较于传统服务贸易对地缘政治对齐更为敏感。这份报告为理解全球服务贸易的动态、挑战和机遇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数据支持。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服务贸易的崛起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服务贸易,不同于传统的货物贸易,它涉及的领域广泛,从旅游、金融到信息技术服务,无所不包。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一份名为《双边服务贸易:来自新数据库的见解》的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全球服务贸易的格局和发展趋势。
报告首先指出,服务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增加。从1985年到2023年,服务出口占世界GDP的比重翻了一番多,从3.2%增长到7.4%。尽管货物贸易在全球贸易中仍占主导地位,但服务贸易相对于世界GDP的增长速度更快。这一点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尤为明显,服务贸易持续增长,与货物贸易的“慢球化”或“去全球化”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服务贸易的增长潜力巨大,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在过去三十年中,服务行业占发展中国家总增长的三分之二,但这种扩张主要是国内驱动而非出口导向。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可能带来直接的收入增长,并且对制造业部门有显著的生产率溢出效应。此外,服务贸易对于解释贸易(不)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像美国这样在商品贸易中持续出现贸易逆差的国家,往往在服务贸易中保持顺差。
尽管服务贸易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相关研究却相对不足,主要原因是双边服务贸易数据的稀缺和分散。IMF的报告通过构建双边服务贸易(BiTS)数据库,填补了这一空白。BiTS数据库提供了1985年至2023年期间最广泛的双边服务贸易数据,涵盖了12个主要服务类别,其中9个类别进一步细分为26个子类别,所有数据都按照BPM6标准分类,以保持一致性。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服务贸易的“万有引力”——即经济规模和地理距离对服务贸易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弱。这主要是因为服务贸易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转向了对地理距离不那么敏感的服务类别。例如,旅游和运输服务曾经占据了服务贸易的大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信息和其他商业服务的比重不断上升,这些服务对距离的敏感度较低。
此外,报告还探讨了地缘政治裂痕对服务贸易的影响。与商品贸易不同,目前尚无明显证据表明服务贸易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地缘政治考虑的影响。然而,报告发现,某些快速增长的现代服务,如知识产权和电信服务,对地缘政治对齐特别敏感。这些服务的贸易可能受到政府的直接限制,或者被私营企业视为风险过高。
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对服务贸易的深刻见解,它不仅揭示了服务贸易的增长和变化趋势,还强调了服务贸易在全球化中的独特作用和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服务贸易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但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可能会对某些服务贸易带来新的障碍。
文章的灵感来自于IMF的报告《双边服务贸易:来自新数据库的见解》。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