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一份名为《Inside (the) Money Machine: Modeling Liquidity, Maturity and Credit Transformations》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由Shalva Mkhatrishvili撰写,专注于构建一个宏观银行业模型,旨在填补现有文献中关于银行内生货币创造及其与流动性、到期日和信贷转换之间相互联系的量化宏观框架的空白。报告详细探讨了银行如何在面临偿债能力、流动性和到期日风险以及受到监管和需求约束的情况下进行货币创造,揭示了这些因素之间紧密且非线性的相互关系。报告中不仅提供了对正常时期和压力时期的深刻见解,还提出了许多关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相互作用的政策相关结论,对于理解金融稳定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复杂联系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银行业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不仅仅是资金的中介,更是货币的创造者。这份名为《内部货币机器:流动性、到期日和信贷转换建模》的报告,深入探讨了银行如何通过内生性地创造货币,同时面临偿付能力、流动性和到期风险,以及监管和需求的约束。报告通过建立一个宏观银行模型,揭示了银行货币创造能力的五个方面的紧密和非线性联系,这些方面包括银行的偿付能力、流动性、到期风险以及监管和需求约束。
报告指出,银行的主要功能是内生性地创造货币,但这一过程受到多重风险和约束的影响。银行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管理其资产负债表,以应对可能的流动性危机和信贷风险。模型显示,银行通过扩展资产负债表来创造新货币,但这个过程受到借款人需求和监管要求的限制。例如,如果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以吸引更多借款人,可能会减少其利润,从而限制了货币创造的能力。
报告中的模型还强调了银行资本充足性约束和中央银行的抵押品基础约束两个关键摩擦点。资本充足性约束导致信贷风险溢价的产生,而中央银行的抵押品基础约束则导致流动性风险溢价的产生。这些摩擦点在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影响银行的贷款决策,还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在正常时期和压力时期,模型的模拟结果揭示了许多之前被忽视的结论。例如,报告发现,在资本要求内,降低担保贷款的风险权重可能会导致非担保贷款的扩张。这表明监管政策的细微调整可能会对银行的贷款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此外,模型还展示了资本和流动性法规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在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政策中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还探讨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互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银行的信贷创造和经济活动。模型预测,如果货币政策过于宽松,银行可能会增加杠杆,增加它们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可能会在没有大冲击的情况下,通过银行对信贷风险的过度乐观,导致信贷紧缩或急剧去杠杆化。
在财政政策方面,报告提供了一个桥梁,连接了以货币为中心的物价水平观点和财政理论的物价水平。报告指出,当政府发行更多公共债务以资助赤字支出时,它提高了物价水平。这种通胀影响并不一定来自大多数DSGE模型中存在的标准新凯恩斯主义逻辑,而是与财政理论的物价水平一致,后者意味着公共债务和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即使在灵活价格下也是如此。
报告的结论部分强调,尽管模型提供了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的深刻见解,但仍有许多潜在的扩展和研究方向。例如,模型可以进一步考虑开放经济的影响,引入主权违约的可能性,或者更详细地探讨银行的流动性和到期风险。这些扩展将使模型更加全面,更好地服务于实时政策制定。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内部货币机器:流动性、到期日和信贷转换建模》这份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