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为人和企业咨询有限公司近日发布了《2024新能源汽车行业组织效能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产业链发展、市场表现及政策导向,以及行业内代表性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效能分析,提供了行业内部的详尽数据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报告指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强调了企业在组织效能上的优化对于抓住市场机遇的重要性。报告中不仅包含了行业整体的宏观分析,还深入探讨了个别企业的微观运营状况,为行业内外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和变革的时期,这份《2024新能源汽车行业组织效能报告》为我们揭示了行业的多个关键趋势和数据,帮助我们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报告指出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发展迅速,市场销量和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这得益于政府的坚定支持和推动。政府的购车补贴、税收优惠和充电设施建设等政策措施,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有力保障。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朗,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报告中的数据也显示,新能源汽车行业营收快速增长,平均营收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4%,盈利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行业样本企业的平均毛利率为12.1%,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6%,表明毛利水平略有提升。人均薪酬为28.8万,近三年CAGR为10%,显示出行业在薪酬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未来发展趋势正逐渐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价值重心正加速由传统的生产制造向价值链两端转移。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发展方向是朝着更加绿色化、智能化、网联化、国际化以及多元化化迈进,同时加强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从全球市场来看,中国汽车市场整体趋势稳定向上,美国、欧洲汽车市场总量趋于稳定。中国汽车出口在近三年实现巨大的销量突破,近3年复合增长率达69%,显示出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在价格方面,乘用车价格近几年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近5年CAGR为4.7%,反映出消费升级的趋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年提升,2024年上半年达到38%,全年有望突破40%,预计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1100万。
报告还提到,中国连续9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占率达31.6%。在出口方面,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政策方面,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包括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组织开展全国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和节能减排等。
在效能分析方面,报告选取了10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包括上汽集团、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理想汽车、蔚来、赛力斯、小鹏汽车。这些企业2023年营收均超300亿元人民币,排名靠前、市场认可度高、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经营概览显示,标杆企业平均营收超2千亿元,3年复合增长率达44%,利润增长28%。比亚迪整体指标优秀,营收、毛利、净利、市值和员工人数都是行业最高值,净利润增速极快,3年CAGR高达92%,新势力理想汽车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人效分析指出,行业人效指标处于平稳提升趋势,人均营收253万,复合增长率13%。行业平均人均毛利为34万元,3年CAGR为18%,增速较为明显。行业平均人均薪酬为28.8万元,3年CAGR为10%,增长较为稳定。
元效分析显示,行业平均元均营收为10,即人工成本占比10%,3年CAGR为3%,效能还在持续提升中。高管现金收入占总薪酬比例行业平均为0.22%,3年CAGR为-23%,伴随企业规模增长,高管现金收入整体占比处于下降趋势相对合理。
费效分析指出,研发投入大于销售投入,管理费用大幅降低,年度降幅9%。行业平均毛利率为12.1%,3年CAGR为3.6%,处于相对稳定的提升阶段。新势力车企目前只有理想首年实现亏转盈,蔚来、赛力斯和小鹏净利率都为负,分别为-37.3%、-11.9%和-33.8%,盈利能力待提升。
资效分析显示,比亚迪和理想ROE超20%,整体盈利能力加强,存货周转率略有下降。吉利汽车总资产收入率最高为93%,小鹏汽车最低为36%。比亚迪合同负债最高为347亿元,而吉利汽车的合同负债3年CAGR最高为92%,说明汽车销量较好,业绩增长较快。
市效分析指出,市效指标3年CAGR均呈下降趋势,新势力车企估值高于传统车企。新势力车企的市销率普遍高于传统车企,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非常乐观,因此新势力车企市值估值相对较高,PS都为2.0以上。
价值创造驱动力分析显示,研发及销售费用和毛利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9和-0.60。新势力车企的研发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普遍较高,但在盈利性上与传统车企还有一定差距,这是需要时间来缩短的。
薪酬支付有效性分析指出,人均毛利和人均净利与人均薪酬相关系数分别为0.14和-0.53。人均薪酬和毛利的相关系数是0.14,无直接相关性;人均薪酬和净利润的相关系数-0.53,正常来讲高薪酬和高毛利、净利润存在较高正相关,但因行业所处阶段的特殊性,未能反映出该正向关系。
股权激励分析指出,传统车企的股权激励落地性更强、覆盖面更广,新势力激励更为激进。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车企在股权激励方案上存在较大差异,传统车企的股权激励落地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且涵盖核心技术人员,新势力考核更为激进、激励总量高。
对标中国A股标杆企业,跨界探寻管理差异。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方面,新能源汽车行业平均为6.8%和5.6%,都高于A股标杆企业,说明行业对于销售和管理费用投入要求较高,希望通过扩大销售规模和提升管理水平来提升营收水平。
国际对标分析指出,特斯拉的人均营收为488万元,人均营收三年CAGR为19%,远高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人均营收253万元,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人均营收近3年CAGR为11%,尽管人效低于国际水平,但一直保持较好的增长状态。
特斯拉之所以卖得如此火爆,是因为其不断创新、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独特的营销策略、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及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都是值得国内企业学习的地方。
特斯拉各个工厂的产能情况:加州工厂目前的产能超过65万辆,其中ModelS/X的年产能为10万辆,Model3/Y超过55万辆;上海工厂的产能超过95万辆,全部为Model3/Y车型;柏林工厂的产能超过37.5万辆,其中柏林工厂全部生产ModelY车型;德州工厂ModelY的产能超过25万辆,Cybertruck超过12.5万辆。
产能顺利扩张后,特斯拉建立起强力的生产销售体系,借助超级工厂的建设进行整车生产,搭建直营体验店推广试驾和销售,运用服务中心展开交付与售后。根据2023年年报,特斯拉全球门店(包括直营和服务中心)数量为1,208家,较2022年大幅提升58.1%。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2024新能源汽车行业组织效能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