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RMI】加速首批突破性近零碳钢铁投资与部署——中国篇


落基山研究所(RMI)近日发布了《加速首批突破性近零碳钢铁投资与部署——中国篇》报告,该报告深入探讨了中国钢铁行业在碳中和目标下的转型方向、关键问题以及近零碳钢铁生产技术路线的经济性和转型成本,旨在为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指导和建议。报告中不仅分析了不同钢铁生产技术路线的碳强度和经济性,还提出了多方合力的综合解决方案,以应对高转型成本的挑战。这份报告是行业内相关人士、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了解中国钢铁行业低碳转型进程的重要参考资料,涵盖了从技术评估到政策建议的全方位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钢铁行业转型,迈向低碳未来

全球气候变化的警钟已经敲响,钢铁行业作为全球碳排放大户,其低碳转型已迫在眉睫。2020年,全球钢铁行业直接碳排放量高达26亿吨,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约7%。中国钢铁行业的排放量更是惊人,达到了18.1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约16%。面对这样的数据,我们不得不思考,钢铁行业的未来在哪里?

中国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不仅是对全球气候目标的响应,更是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中国的钢铁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因此,中国钢铁行业的转型对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中国的钢铁生产高度依赖煤炭,煤炭在中国钢铁行业的能源使用占比中达到76%,而欧洲和美国仅为44%和24%。这样的能源结构特点为中国钢铁行业的转型带来了成本上的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减排潜力。

技术创新,推动低碳转型

技术的进步为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可能。目前,已有氢冶金等项目的投资,这些项目依靠企业自有资金,起到了先行示范的作用。但随着项目的推进,经济性挑战将被放大,成本竞争力将不断接受市场的验证。因此,要加速近零碳钢铁项目的部署,有必要从应对经济性挑战的角度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全废钢电炉、氢直接还原-电炉和氢直接还原-电熔分炉等技术路线因其较低的碳排放量,被认为是钢铁生产的终极技术。特别是氢直接还原-电炉技术,利用100%绿氢作为还原剂,吨钢碳排放可低至0.5 tCO2e/t,较长流程降低近80%。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是中国钢铁行业实现低碳转型的关键。

政策、需求侧与金融的合力

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策、需求侧与金融的多方合力。政策的支持可以通过碳市场、碳税、产量补贴、设备补贴等方式,为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动力。例如,吉林省对年产绿氢100吨以上的项目,连续三年以每公斤15/12/9元的标准补贴,这对支持氢冶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金融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转型贷款、转型债券、SLB、绿色股权投资等金融工具可以小幅减少企业的资本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性。例如,渣打中国为河钢集团供应链提供首笔转型融资贷款,宝钢股份发行低碳转型绿色债券用于湛江氢冶金,发行利率2.68%。这些金融手段为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资金支持。

需求侧的支持也非常重要。下游行业如建筑、汽车、机械等,可以在钢材产品性能达标的前提下,为具有较低碳排放的钢材支付额外的溢价,以认可其低碳属性。这种绿色溢价的支付意愿,不仅有助于买方自身供应链的碳减排,也可为推动较低碳排放钢的发展助力。

行动建议,加速转型

为了推动钢铁生产向低碳、近零碳的转型,报告提出了六项行动建议。首先,深化对低碳、近零碳技术路线和转型路径的经济性研究,并落实于企业转型路线和项目规划中。其次,发挥优势地区的带动作用,先行先试落地低碳、近零碳钢铁项目。再次,强化产业链各方的沟通交流,增强转型共识和探索成本共担机制。此外,建立和完善有针对性的政策,尤其在项目初期提供支持。同时,推动低碳钢铁采购,以先行行动助力市场形成。最后,强化金融和钢铁行业的互信沟通,加强转型金融支持力度。

结语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加速首批突破性近零碳钢铁投资与部署——中国篇》这份报告。文章只是对报告内容做了总体的介绍,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RMI】加速首批突破性近零碳钢铁投资与部署——中国篇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