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点舆情中心近日发布了《2024年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消费者洞察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现象及其对消费者行为和态度的影响。报告指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众多车企采取降价策略以吸引消费者,这一行为虽短期内刺激销量,但长期可能对行业生态和消费者信任造成不利影响。报告中不仅提供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数据和品牌分析,还详细探讨了消费者对价格战的认知和情绪反应,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决策支持。报告内容丰富,对于理解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动态和消费者心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2024年的价格战让消费者、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这场价格战不仅仅是车企之间的销量争夺战,更是一场关乎品牌信任、消费者忠诚度和行业生态的持久战。
从销量来看,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突破千万,下半年销量增长加速,11月的月度销量创历史新高。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行业却普遍陷入利润低点。新能源汽车指导价与平均成交价均低于往年,而折扣率却逐年上涨,这一现象表明,为了保持销量增长,新能源汽车企业普遍采取降价策略来吸引消费者。比亚迪、特斯拉和理想汽车等品牌在销量榜上表现突出,比亚迪更是率先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稳居销量榜首。
价格战的硝烟也弥漫在舆论场中。2024年关于新能源汽车降价的舆情声量总计达24,595,008条,主要通过短视频、新闻、APP、微博和微信等平台广泛传播。消费者对价格战的认知复杂多元,他们认为行业竞争白热化是触发价格战的首要驱动力。然而,价格战策略下消费者情绪反应呈现多元化,消极情绪占主导,他们担心降价过度会导致市场混乱、品牌形象受损以及产业链畸形等问题。
消费者对车企价格战形式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直接降价、购车贷款优惠政策、功能附加权益与增值服务提供等方面。对于直接的价格下调策略以及功能附加权益与增值服务活动,消费者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有较高的不满情绪。消费者对免息活动接受度较高,对直接降价策略虽高度关注,但不满情绪亦显著。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的多重效应不仅影响即时销量,更加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对产品长期价值认知、售后服务评价及购车决策。频繁的价格调整削弱了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基础,消费者感知到这种策略损害了品牌形象与价值定位,降价措施还影响用户对售后服务的信心。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保值率比较担忧,价格战导致的价格波动使消费者担忧车辆未来的残值,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顾虑。
价格战对用户购车决策产生多样化影响。近三成潜在消费者会采取观望态度,他们担忧购车后不久车辆会降价,导致决策时间延长,倾向于等待最佳购车时机以获取最大利益。超两成的用户会因价格优惠而加速购买决策,这部分用户通常对价格较为敏感,优惠活动成为他们购车的催化剂。
关注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的用户呈现出男性占比高、90后为主、高线城市讨论更积极的特点。下沉市场人群对极致性价比车型有较高需求。在二线及以下城市中,比亚迪、小鹏和宝马这三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受到了较高关注度。
比亚迪和特斯拉是讨论热度最高的品牌,用户对各品牌印象感知存在显著差异,竞争策略对品牌形象影响深远。比亚迪被负面标签如“内卷”、“压榨”等定义,特斯拉则被视为“创新”与“高端”的代表,但“降价”属性仍突出。
特斯拉的价格战策略包括年初降价、多轮限时优惠、年底冲量以及5年0息金融政策。这些策略有效带动了销量,但在用户口碑方面却引发了大量不满,认为降价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并对特斯拉的品牌价值和信任度产生了负面影响。但较多用户对5年0息金融优惠政策表示认可,认为降低了购车门槛,提高了产品性价比。
在制定降价策略时,车企需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确保降价活动既能促进销量增长,又能维护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利益。车企应审视价格体系,减少价格波动,避免过度降价。同时,可以考虑推出限时/限量优惠、金融优惠等其他优惠方案代替直接降价。对于老车主,车企可以通过现金补贴、积分回馈、服务升级与优惠等方式进行安抚,提升忠诚度。此外,增强价格策略的透明度和实施保价政策也是必要的。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2024年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消费者洞察报告》,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最新动态和消费者的真实感受。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