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近日发布了《绿色江南-2025年十年在线监测信息公开_共绘碧水蓝天中》报告。这份报告全面回顾了2005年至2024年间,中国在重点污染企业监管、环境信息公开以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发展历程和成效。报告详细阐述了政府如何通过立法、监管和技术手段提升环境治理能力,以及公众和社会组织如何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共同推动环境质量的改善。报告中包含了大量的案例分析、数据图表和政策解读,为理解中国环境治理的复杂性和进步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
在线监测信息公开:共绘碧水蓝天中的关键一步
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其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直接影响到环境质量的好坏。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和污染源在线监测信息公开逐渐成为公众监督的重要途径。《绿色江南-2025年十年在线监测信息公开》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和污染源在线监测信息公开的窗口。
报告指出,我国自2005年开始提出“重点污染企业”的概念,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针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体系。从2007年国务院发布《国控重点污染源》的通知开始,我国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逐步加强,并在2017年通过《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明确了重点排污单位的筛选条件和名录管理,这标志着我国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不仅是政府监管的需要,更是公众参与污染源监督的重要途径。报告中提到,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立法始于2003年,要求纳入名单的企业必须公开排放总量、污染治理和环保守法等五类信息。这一规定,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也为公众监督提供了依据。
污染源自动监控制度的建立,更是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报告中指出,我国污染源自动监控制度始于1995年,其目的是远程监管污染治理设施是否正常开启和运行。随着《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的实施,列入污染源自动监控计划的排污单位必须按时完成自动监控设备的建设、安装和联网,这为实时在线监管提供了技术保障。
报告中的数据揭示了在线监督提示工作的巨大成效。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在过去十年中,对全国6万余家重点排污单位进行了在线监督提示,涉及的企业数量从不足2000家扩大到目前的6万余家。这些监督提示涉及的企业涵盖了15个行业门类,57个行业大类,覆盖了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划,涉及的污染物种类达到了30种。
监督提示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报告中提到,2015年至2024年,绿色江南基于蔚蓝地图环境大数据的支持和应用下,在线监督提示工作涉及的企业数量共18857家次,其中7063家次收到了生态环境部门或企业自身的反馈,整体回复率为37.46%。这个数字虽然不高,但是相较于2015年,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
报告中的案例分析,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在线监督提示工作的实际效果。例如,泗洪县深港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因化学需氧量疑似超标排放,被绿色江南监督提示后,宿迁市生态环境局迅速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这样的案例在报告中还有很多,它们不仅展示了在线监督提示工作的有效性,也体现了政府部门对环境问题快速响应的能力。
然而,报告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一些地区的自行监测平台无法访问,一些企业未能及时公开污染源监测年度报告,或者报告内容不完整。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公众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也影响了环境治理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建议青海省、四川省等10个停止公开自行监测数据的地区重新建立污染源自行监测平台,全面、及时、有效地公开污染源自行监测数据。同时,建议企业应及时、全面公开污染源监测年度报告,加快建立VOCs自行监测体系。
总的来说,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和污染源在线监测信息公开的视角。通过数据和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进步,也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我们可以期待一个更加绿色、更加透明的环境治理体系的建立。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绿色江南-2025年十年在线监测信息公开》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