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东海证券】电子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行业供需弱平衡_关注AI与国产化机会


东海证券近日发布了《电子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行业供需弱平衡_关注AI与国产化机会》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当前半导体产业所处的供需弱平衡阶段,并展望了在AI技术推动下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报告指出,尽管全球半导体需求呈现弱复苏态势,但国产化进程的加速为中国半导体企业带来了长期发展机遇。报告内容涵盖了半导体产业周期性、AI技术对半导体产业的影响、国产供应链的机遇等多个维度,提供了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投资建议,是投资者把握行业动态和布局未来的重要参考。

电子行业在2025年中期的投资策略中,我们重点关注了AI技术的发展和国产化进程。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供需弱平衡的背景下,中国半导体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周期性行业,价格和库存是短期周期属性的关键指标,而终端需求则是推动行业创新的核心动力。当前全球半导体需求呈现弱复苏态势,供给相对充裕,部分存储产品价格快速回升,整体产业处于弱平衡状态。

存储模组价格有所回暖,存储芯片价格继续回升。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相对低迷,终端需求表现较弱,企业库存依然较高,预计下半年将继续维持底部弱复苏的趋势。全球半导体产品销售额2025年1-4月份累计同比增长18.93%,硅片出货面积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19%,硅片销量从2024年底部有所回暖。多数产品价格底部震荡,存储模组价格自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涨幅在0-135%之间,存储芯片价格涨幅在10-220%之间。CPU、存储、模拟、MCU的全球龙头标的库存水平普遍处于历史高位,国内企业库存水平也保持相对高位。供给端短期晶圆厂稼动率有所提升,整体在八成左右;半导体设备采购额快速增长,1-2年内的产能扩张保持平稳。整体来看,芯片价格在触底缓慢反弹,存储价格大幅上涨;库存依然较高,但减值损失或降低;供给端扩产平稳,产能利用率较充裕,关键要看需求端是否持续改善,大概率在2025年下半年全球保持弱平衡的阶段。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全球终端需求出现弱复苏。AI眼镜等新产品或将大幅增长,上游零组件或将受益量价齐升。全球随着ChatGPT的问世,AI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AI产业快速增长,带动了诸多例如算力芯片、光模块、高端存储等多个上游产业快速发展,我国部分企业充分享受AI时代高速发展与国产替代高速发展的红利。AI云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端侧的创新,AI赋能新产品,带动了零组件的升级,AIOT进入到一个可以持续创新迭代的阶段。长期来看,AI不仅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降本增效的功能,而且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感受、体验、便捷,开创了诸多新的需求。AI产业的发展,给云端与端侧均带来了发展机遇。

面对全球半导体管制的压力,我国半导体产业加速发展的决心不可动摇,国产化进程的加速更离不开上游设备、零组件、材料的升级换代,国产化机遇长期较大。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关系到长期核心科技进步的速度,特别是在AI时代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遭受到了全球的管制,客观来讲我们在上游核心产业链环节与海外存在较大差距,国产化程度还有较大发展空间。但我国半导体进步的步伐毫不动摇,随着时间积累,我们上游设备、零组件、材料的国产化程度会不断提升,相关的企业也将受益我国半导体产业不断进步发展。

在AI创新领域,算力芯片、光模块、光芯片等是关注的重点。AI大模型引入后实现了云端AI的巨大进步,AI服务器高速增长;数据中心建设驱动算力芯片与光模块大量受益,国内外企业长期受益行业量价齐升;长期看光模块产业升级与核心芯片国产化加速发展趋势不变。在AI端侧领域,AIOT相关的SOC、蓝牙、WiFi等芯片是关注的重点。AI由云端到消费端的产品陆续推出,AI PC与AI手机在云端接入大模型,端侧实现部分本地AI运算,驱动算力芯片等组件增长;AI加持TWS耳机、智能手表、智能家居,带动新的产品消费,零组件量价齐升;AI端侧应用下的AI眼镜、AI机器人等产品陆续问世,未来随着AI科技不断渗透,更多创新科技产品走进生活,整个上游产业链将继续受益。在国产供应链领域,设备、材料、零组件是关注的重点。海外对中国大陆的半导体全面管制集中在先进逻辑与存储产业,上游供应链国产化紧迫性急剧上升;我国自主可控企业在设备、设备零组件、材料、EDA多个领域全球供给占比较低,国产空间巨大;国内部分企业在一些细分市场完成0-1突破,多数细分市场已经量产到部分28nm产品,甚至部分企业量产到5nm制程产品,国内大型存储与代工厂新建晶圆厂对国产供应链的比例或有较大幅度提升,国内相关企业受益国产化加速与产业长期增长的红利。

风险方面,国际供应链风险、消费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产能过度扩张风险是需要警惕的。科技产业是全球产业链,各国比较优势参与全球竞争,相互依存、唇亡齿寒。各国在科技产业的贸易政策、关税政策、技术专利、人才流动、并购融资、反垄断等各不相同,可能存在关键产业链贸易政策变化风险。科技产业的供给周期一般较长,特别是硬件的产能扩张。但是需求端的变化几乎每个月波动剧烈,消费电子需求受到全球经济政治等多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变化较快,可能存在经济复苏增长不及预期风险。随着国内政策的大量支持,我国的半导体投资建设进入到快速增长阶段,但产能多数集中在成熟制程市场,高端市场相对稀缺,过度扩张在中低端芯片市场容易造成产能过剩,最终形成价格竞争风险、企业经营风险。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东海证券】电子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东海证券】电子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行业供需弱平衡_关注AI与国产化机会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