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程无忧】近日发布了《2025年校招人才素质洞察白皮书》,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校招的新特征,特别是数字化转型对人才需求的影响,以及2025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市场变化。报告指出,企业在校招中面临着预算收缩与人才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需要构建多维测评体系,科学、全面地识别和选拔人才。报告通过对600万+的校园招聘测评数据的分析,全面洞察了2025届高校毕业生的特点,并提出了企业在校招中精准识人的策略。这里面有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对于理解新生代人才价值图谱、优化招聘策略以及提升人才选拔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2025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企业在招聘时,面临着“克制性增长”的局面,而求职者则需要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适应新型产业对技术研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人才的爆发式需求。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企业如何精准识别并选拔合适的人才,成为校招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根据《2025年校招人才素质洞察白皮书》的数据,2025年将有1222万高校毕业生进入求职市场,同比增加43万。超过31%的应届毕业生在求职初期投递超过20份简历,这导致企业在初筛阶段面临巨大压力。而在这些求职者中,约42%的往届毕业生在投递简历后会被企业邀请做测评,线上测评工具因此成为企业前置筛选的核心利器。
企业在校招中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简历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选拔精准度。报告显示,近三年有超过46%的学生在大三甚至更早就开始频繁关注招聘信息,他们通过“提前实习”、“反向背调”、“刷题库”、“练面试技巧”等方式,提高了自己的求职竞争力。这些行为倒逼传统面试模式加速迭代,企业需要构建多维测评体系,科学、全面地识别和选拔人才。
2025届毕业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他们的职业选择逻辑呈现出鲜明的代际特征。人性化的组织氛围、目标导向的成长路径、可量化的职业跃迁空间构成了他们的核心决策三角。这种“有温度的效率追求”与“有深度的成长期待”,推动企业校招策略从薪酬竞争转向综合价值博弈。
在这场精准化作战中,企业必须考虑如何建立“理想雇主”形象。报告显示,企业需要围绕“就职体验”和“成长历程”,强化校招品牌传播,提升企业吸引力;优化招聘渠道,注重与高校的深度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与输送机制;落实在职培养效果闭环,应对年轻人成长诉求。
在人才素质方面,报告指出,近四届高校毕业生思维能力逐年提升,但即使在优秀院校或高学历群体中,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思维能力不足的候选人。2025届高校毕业生群体人才画像显示,他们愿意迎接挑战,适配时代需求,灵活应对变化,但在协作意识与职业规范意识方面需进一步强化。
在心理健康方面,报告强调,企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心理风险筛查或成为校招标配。高校毕业生中存在心理风险的候选人比例逐年增加,心理风险筛查应全面覆盖。2025届高校毕业生整体渴望成长与赋能,其中,硕博生更看重发展,本科生更关注当下的生存需要。
在行业关键岗位候选人群体人才画像方面,报告分析了营销服务类、信息科技类、工程制造类、设计创意类和销售类等岗位的人才特点。例如,金融行业关键岗位候选人具备开拓客户关系的潜质,但需提升结构化产品沟通能力;制造行业关键岗位候选人乐于探索,不断学习,但需改变技术本位思维定式。
报告最后提出,企业在校招中需要构建多维测评体系、解码代际行为密码、平衡成本效率关系,以构建差异化人才吸引力。通过600万+的校园招聘测评数据,报告全面洞察了2025届高校毕业生的特点,旨在帮助企业和HR同仁了解最新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才素质特点,以及优秀企业在降本增效背景下如何实现“精准识人”。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2025年校招人才素质洞察白皮书》,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深刻见解。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