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近日发布了对《竞争的“双刃剑”:中美人工智能竞争对全球利害关系的影响》报告的编译。这份报告由新美国安全中心撰写,深入分析了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如何影响全球的冲突规范、国家治理、新兴生命伦理及灾难性风险,并探讨了两国合作的可能性与战略价值。报告认为,尽管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达成合作的可能性较低,但美国必须坚持自己的人工智能愿景,并加快建立技术优势。这份报告为理解中美人工智能竞争的全球影响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人工智能,这个21世纪的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中美两国作为这场革命的主要参与者,其竞争态势对全球的影响不容忽视。《竞争的“双刃剑”:中美人工智能竞争对全球利害关系的影响》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这场竞争对全球秩序、国家治理、伦理道德以及潜在灾难性风险的影响。
报告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超越技术本身,成为国家形象和全球秩序的新标志。就像20世纪的核武器一样,人工智能的军事应用可能引发战略和伦理的颠覆性变化。美国已经在防务领域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推动数据处理智能化,而中国则视人工智能为突破美国军事优势的机遇。这种竞争可能导致全球军力不平衡,甚至引发新一轮的军事压迫与安全恐慌。
在国家治理方面,人工智能的潜力有望从根本上改变意识形态竞争的方式和格局。中国在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治理方面目标清晰、推进迅速,而美国则更依赖自由市场和多元治理结构。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国制度模式的本质区别,也预示着未来国家治理模式的分化。
新兴生命伦理领域,人工智能正引领基因组技术革命,这意味着人类长期设想的基因操控能力即将成为现实。基因筛选和基因改造的发展在带来医学突破的同时,也潜藏着干预人类自然进化的风险。中美两国都在争当基因革命的引领者,美国虽保持领先,但中国在多项技术上迅速缩小差距。
灾难性风险方面,人工智能全面应用于高风险领域,将重塑相关领域的重大风险格局,进一步威胁国家和国际稳定。管控风险的重要性或将达到甚至超过冷战时期核安全保障的战略高度。中美两国在制定安全规范和防护机制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医疗、生物安全、航空等高风险领域。
报告认为,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达成合作的可能性较低,美国必须坚持自己的人工智能愿景,并加快建立决定性技术优势。美国应持续限制对华出口最尖端的人工智能芯片,并加速摆脱在常规人工智能芯片上对中国的依赖。同时,美国需探索创新途径,削弱中国在基因数据等关键领域的优势。
美国还应成立总统人工智能委员会,以解决人工智能时代开放社会所面临的核心技术伦理挑战,提出可操作的价值原则。此外,美国应继续并加大外交力度,推动军事、核指挥与控制等领域制定人工智能负责任使用规范。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竞争的“双刃剑”:中美人工智能竞争对全球利害关系的影响》这份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