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了《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暨《中国数据库产业图谱(2025)》,这份报告历时7个月编制,凝聚了数据库领域百位专家的智慧,全景呈现了数据库行业的现状及趋势。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数据库市场的规模、竞争格局、产品类型、商业模式等多个维度,并预测了未来几年的市场发展趋势,为业界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洞见。报告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行业数据和预测,还涵盖了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应用情况综述等内容,是了解中国乃至全球数据库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料。
《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深入解析了全球及中国数据库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正在快速演变的数据库行业图景。报告指出,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已接近600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837.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99%,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中国数据库市场的蓬勃生机。
在全球竞争格局中,中国数据库厂商数量显著收敛,但依然保持着全球领先地位。美国和中国分别以146家和103家数据库厂商数量领先全球,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中国在全球数据库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也预示着中国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潜力。
产品类型方面,全球数据库产品以非关系型及混合型数据库为主,而中国则以关系型数据库为主,向量数据库产品热度逐年攀升,这一点在全球范围内也得到了体现。向量数据库因其在处理高维数据方面的优势,正逐渐成为数据库领域的新宠。
商业模式上,商用数据库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而PostgreSQL生态公司广受资本市场青睐,这表明开源数据库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多云管理和“AI+”成为数据库投融资的焦点,这一趋势预示着数据库技术正朝着更加智能化和云化的方向发展。
在中国市场上,数据库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格局逐步显现。国产数据库从高速增长期进入高质量发展期,投资市场回归理性。这一转变意味着中国数据库产业正在从追求数量的增长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重点行业中,头部用户运维人员投入逐年增长,这表明随着分布式系统的广泛应用,运维工作面临更多挑战。中国信通院联合多家企业研制的《分布式数据库运维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标准的落地贯标,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运维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学术创新方面,多模融合成为研究重点,我国科研实力稳步增强。非关系型数据库相关研究论文数量连续多年超过关系型数据库,显示了学术界对新型数据库技术的关注。我国在全球三大数据库领域学术会议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这一成就证明了我国在数据库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标准体系方面,我国标准体系日益完善,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CCSA TC601)围绕数据库领域标准化工作,逐步构建了以数据库产品、服务和应用为目标的标准体系,为数据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技术架构的持续革新,使得数据库技术迈入了AI原生时代。从分而治之到交易分析一体化,从本地部署到云上运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应用模式向灵活高效方向发展。AI原生数据库的出现,实现了数据处理的智能化、自动化,显著提升了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效率和价值。
在全球数据库产业洞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市场规模的扩大、竞争格局的高质量发展、产品类型的多样化、商业模式的创新、市场格局的明晰、重点行业的运维人员投入增长、学术创新的重点转移以及标准体系的完善。这些洞察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数据库产业的宏观视角,也为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文章的灵感来自于《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数据库行业分析。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