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环保协会发布了《2025年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过去、现在和未来》报告。这份报告全面回顾了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历史演变、当前政策设计、性能评估及未来展望,详细阐述了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制度框架、关键政策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区域碳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报告指出,中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作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在促进低碳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包含了许多对政策制定者、行业参与者和学术界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过去、现在与未来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紧迫问题。2024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5°C。这一数据突破了巴黎协定中设定的1.5°C的阈值,凸显了立即采取行动的迫切性。中国也面临着极端天气的威胁,预计未来将面临更严重的热浪、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已达500亿美元,有效减排和适应措施迫在眉睫。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承诺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30-60目标”。这一承诺体现了中国对气候行动的长期承诺。作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中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ETS)覆盖了约3600家企业,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和铝冶炼行业,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80亿吨,占中国总CO2排放量的60%以上。
中国的ETS是一个基于市场的工具,通过为减排提供经济激励来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排放。与命令控制方法不同,ETS激励各方利用专业知识应用低成本减排解决方案,降低整体减排成本。ETS还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为平衡经济发展和减排提供了有效工具。
中国的ETS自2010年开始探索,通过建立试点项目,于2021年正式启动国家ETS。经过四年的运作,国家ETS已覆盖四个行业的约3600家企业,总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80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作为最早探索ETS的新兴经济体之一,中国的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中国的国家ETS在法律框架内运作,详细规定了覆盖范围、分配的总配额、配额分配、监测、报告和核查(MRV)、合规机制、交易规则和市场监管等关键政策组成部分。国家ETS的设计细节在本报告中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供了对系统结构和运作原则的深入分析。
中国的ETS采用基于产出的基准分配方法,对电力行业进行免费配额分配。对于电力行业,年度配额预先分配,然后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事后调整。预先分配的配额等于前一年经核实排放量的70%。对于钢铁、水泥和铝冶炼行业,关键排放企业将获得与其2024年经核实排放量相等的免费配额。2025年和2026年的合规年份,配额分配方法将是产出基础和强度控制的。这些行业的总体配额平衡将大致保持中性。详细的配额分配计划将稍后发布。
中国的ETS没有绝对的排放上限。基于强度的总配额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计算,即通过汇总所有关键排放企业根据其行业基于强度的基准分配的配额来确定总配额。由于配额是根据行业强度基准和关键排放企业的实际产量分配的,因此总配额会随着实际产量水平而波动。
中国的ETS允许关键排放企业使用国家ETS未覆盖项目的中国认证减排量(CCER)来抵消其配额义务,但抵消比例不得超过其应交配额的5%。只有关键排放企业被允许交易中国碳排放配额(CEA)。不允许场外(OTC)交易,配额可以通过上市交易、大宗交易和竞价三种方式在交易所进行交易。
中国的ETS在法律框架、覆盖范围、配额分配、MRV、抵消、交易和合规监督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和设计。这些设计选择的背后有其合理性,并为系统的结构和运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导。随着国际经验和国内低碳政策方向的借鉴,中国的国家ETS将继续改进和完善,为实现中国的气候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过去、现在与未来》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