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信达证券】我国中东部地区煤炭产量衰减形势展望


近日,信达证券发布了一份名为《我国中东部地区煤炭产量衰减形势展望》的行业策略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我国中东部地区煤炭资源的储量状况、产量衰减趋势以及未来对能源安全的影响,指出了煤炭资源西多东少、北富南贫的分布特点,以及开采深度增加、资源压覆、生态制约等因素对中东部煤炭资源开发的限制。报告认为,中东部地区煤炭产量的衰减将对能源结构和产业布局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强调了资源接续能力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份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深刻的行业洞察,其中包含了对煤炭行业结构性变革的前瞻性分析和投资建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我国中东部地区煤炭产量衰减形势严峻,未来能源格局面临重大变革。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中东部地区的煤炭储量逐渐减少,产量衰减趋势明显。据信达证券发布的行业策略报告《我国中东部地区煤炭产量衰减形势展望》指出,我国中东部地区的煤炭储量和可采率相对较低,加之开采深度的增加、资源压覆、生态制约等因素,进一步制约了煤炭资源的开发。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但可经济开采的资源相对较少。截至2023年底,我国煤炭证实与可信储量为2185.7亿吨,若以47亿吨的年产量推算,全国现有开采规范下的煤炭储量仅可采30余年。特别是中东部地区,煤炭资源的服务年限正趋减,这直接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和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开采深度的增加是中东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随着浅层资源的枯竭,开采深度逐年增加,现有开采规范条件下1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趋于枯竭。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深部开采面临政策管控、安全条件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制约,这无疑增加了煤炭开采的难度和成本。

资源压覆问题也严重影响了中东部煤炭资源的开发。所谓“三下一上”资源压覆,指的是建筑物下、水体下、铁路下、承压水体上的煤炭资源难以充分开发。以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和安徽五省为例,2021年“三下一上”压覆资源量占其总资源量的比重为36%,这一比例限制了相关煤炭资源的开发空间。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趋严,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煤炭资源的开发潜力。黄河流域作为我国煤炭主产区,水资源短缺和生态脆弱区的保护要求,制约了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同时,一些煤矿因无法满足生态保护标准被迫减产或关闭,部分矿权设置因涉及生态保护区而无法开发,进一步凸显了开发潜力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呆滞资源的形成,也是中东部地区煤炭产量衰减的一个原因。随着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受资源接续匮乏、开采经济性不佳等因素影响,中东部地区存在的部分夹缝资源、已关闭退出的在建矿井和长期停缓建矿井重新复建复采的可能性较低,导致形成部分呆滞资源。

面对中东部地区煤炭产量的衰减趋势,我国煤炭主产区正由中部向西部转移。报告预测,到2035年中部地区或退出产量约7亿吨,其中山西产量下降趋势或最为明显。这一变化预示着我国能源格局的重大调整,西部地区将成为煤炭资源开发的核心区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逻辑也应随之转变。报告建议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投资逻辑:一是东部地区服务年限较长、拥有丰厚煤炭资源的企业;二是拥有晋陕蒙资源或优先布局西部新疆地区的企业;三是具有控股股东煤炭资产注入预期的煤企。这些企业在资源接续能力上具有优势,能够更好地应对中东部地区煤炭产量衰减的挑战。

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信达证券发布的《我国中东部地区煤炭产量衰减形势展望》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信达证券】我国中东部地区煤炭产量衰减形势展望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