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近日发布了《AI+汽车智能化系列之十五-谁在为智能化买单》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主要探讨了当前汽车智能化趋势中,消费者的购车动机、购车因素以及对智能化技术的预期变化和体验感受。报告通过对7大品牌17款车型的75名真实车主进行深入访谈,揭示了智能化功能在购车决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不同品牌车主对智能化技术的不同态度和需求。这份报告中包含了对特斯拉、华为系、小鹏、理想、小米、比亚迪等品牌车主的用户画像分析,以及他们对智能化技术的真实反馈和期待,为理解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的接受度和支付意愿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数据支持。
智能驾驶技术正成为汽车行业变革的新引擎,而消费者对智能化汽车的态度和支付意愿是推动这一变革的关键。近期,东吴证券发布的《AI+汽车智能化系列之十五:谁在为智能化买单》报告,通过对75名真实车主的深入访谈,为我们揭示了智能化汽车市场的一些新趋势。
报告指出,智能驾驶(智驾)已成为购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受访的75名车主中,有23%的人将智驾视为第一购车因素,12%的人将其视为第二因素,而27%的人则将其视为第三因素。这一发现表明,智能化正在逐渐改变消费者的购车决策。
智驾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三类人群:科技爱好者、长途驾驶者和新手司机。科技爱好者通常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他们选择智驾主要是为了体验最新的科技变化。长途驾驶者则更看重智驾在高速或城市快速路缓解驾驶疲劳的功能,他们希望在驾驶过程中能够处理一些公务,同时也关注驾驶的安全性。新手司机,尤其是年轻女司机,他们对智驾的需求更多是为了帮助泊车和锻炼驾驶水平。
报告中的一个有趣发现是,特斯拉车主中有88%将智驾纳入购车前三因素,而华为系车主也有80%的比例。这显示了这两个品牌在智能化方面的领先地位。特斯拉车主普遍认为特斯拉的智驾技术是最好的,并且坚信纯视觉方案优于激光雷达方案。而华为系车主则更看重智驾缓解驾驶疲劳的能力,并且相信激光雷达方案的优越性。
智能化的接受程度也与车主的个人背景有关。例如,华为系车主通常是经济实力较强、远途出行较多或通勤距离较远的人群,他们对智驾的期待更多是出于实用性的考虑。而小米SU7的车主则更多是因为颜值和品牌忠诚度选择购车,智驾对他们而言并非首要考虑因素。
报告还提到,智能化汽车的普及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阶段。尽管近期智能化发展受到了一些挑战,但长期来看,智能化技术的进步仍在加速。预计到2025年底,城市NOA级别智驾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月度渗透率将突破30%。这一预测基于几个因素:中高端市场新车销量的带动、中端市场新车销量的拉动,以及低端市场的贡献。
消费者何时会大规模为智能化买单?报告认为,智能化的真正爆发将与Robotaxi商业化的成功密切相关。Robotaxi对智驾技术和成本的要求极高,一旦突破,C端无人车的需求可能会迅速增长。
投资建议方面,报告建议继续看好汽车智能化主线投资机会,关注那些能够在算力、算法、数据上形成闭环能力的企业,以及未来可能参与Robotaxi运营的网约车平台和无人车代工的车企。
最后,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东吴证券的《AI+汽车智能化系列之十五:谁在为智能化买单》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我们推荐阅读,并将这些报告收录在同名星球中,供有兴趣的读者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