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毕马威】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系列-启航欧美


毕马威中国近日发布了《中国新能源企业“走出去”系列:启航欧美中》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在进入欧洲和美国市场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报告涵盖了光伏、储能和风能等核心领域,从产品“走出去”和产能“走出去”两个维度,分析了政策趋势、市场潜力和竞争格局,旨在助力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全球发展中实现高质量的突破。这份报告中包含了丰富的行业数据、专业分析和实际案例,为中国企业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在全球能源体系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之际,中国的新能源企业正乘着碳中和目标的东风,加速技术革新,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关键驱动力。欧洲和美国市场,以其规模大、盈利高、品牌价值提升以及在全球战略中的关键地位,一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热门目的地。这份《中国新能源企业“走出去”系列:驶向欧美中》的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新能源企业在欧美市场的表现和挑战,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建议。

欧洲市场对中国新能源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欧洲对绿色转型的需求与中国在新能源技术突破上的高度契合,创造了额外的市场机会。报告指出,2019年至2023年间,中国对欧洲的电池出口总额从265.3亿元人民币攀升至1802.3亿元人民币,尽管2024年略有下降,但德国作为主要市场,其份额超过30%,显示出欧洲市场的巨大潜力。此外,欧洲电网的升级需求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欧盟数据显示,其配电网络中有40%已经超过40年,这些老化的电网常常无法满足可再生能源并网的传输需求,限制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美国市场虽然政策波动频繁,但依然是新能源企业不可忽视的市场。特朗普政府虽然对新能源领域的保护措施有所加强,但美国的新能源市场仍然具有吸引力。美国的制造业回归、AI技术的快速发展等因素推动了电力需求的显著增加,特别是对光伏和储能系统的需求。报告中提到,由于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反倾销和反补贴”以及201关税的影响,中国企业主要通过在东南亚建厂,然后出口产品到美国。这种间接出口的方式,虽然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高额关税的影响。

中国新能源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着多重挑战。首先是欧美市场通过“贸易壁垒+本地化产业政策”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全球化设置了障碍。欧盟的外国补贴法规、美国的对中国关税以及IRA的本地化要求限制了直接出口,迫使企业转向本地生产能力。其次是发达国家市场与高成本、高壁垒相关。在这些国家,成本高昂,本地品牌强势,合规和文化差异等隐性成本增加了运营难度。最后是本地运营能力不足,企业在需求响应、跨文化管理冲突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滞后。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新能源企业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生产能力,从“中国+1”模式转向“+N”模式,将产能分布在东南亚、墨西哥、东欧等地区,以降低系统性风险。此外,企业可以实施技术品牌双轮驱动策略,提升核心技术,通过认证和合规培养高质量品牌形象,避免陷入激烈的价格竞争。企业还可以深化产业链整合,从垂直整合和水平发展两个维度,加强与相关公司的战略合作关系。

报告中的数据和分析,为中国新能源企业提供了深刻的市场洞察和战略建议。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企业正从产品出口转向“产能和技术”出口,开启了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提供商,毕马威几十年来深耕能源领域,致力于利用其覆盖150多个国家的全球网络,为中国新能源企业提供本地化洞察和全面服务,包括战略规划、风险管理、合规运营和资源整合。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中国新能源企业“走出去”系列:驶向欧美中》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毕马威】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系列-启航欧美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