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中国商业环境调查2025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近日发布了《中国商业环境调查2025》报告,这份报告深入评估了美国在华企业的营商情绪,并分析了当前在中国市场的挑战、应对策略和机遇。报告指出,中美关系和关税问题成为美国企业在华经营的首要关切,同时中国的产业政策、出口管制与制裁、国内政策挑战等也是影响企业运营的关键因素。报告中包含了丰富的数据和分析,为理解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商业环境提供了独特视角,对政策制定者、商业领袖和学者而言,其中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中国商业环境调查2025》揭示了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现状与挑战。这份报告由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布,深入分析了中美商业与贸易关系,企业应对策略,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报告指出,中美关系和关税问题是美企在华经营的主要关切。由于近期贸易摩擦再起,关税问题的影响从去年的第八位跃升至第二位。在5月启动的双边谈判中,降低关税成为企业的首要诉求。中国的产业政策推动本土企业崛起,导致美国企业在华市场份额持续流失。近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表示,随着中国政府加大对本国企业的产业政策支持和补贴力度,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正在重塑美国企业在华业务。约40%的企业表示已经受到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负面影响。在中国,由于美国企业愈发被认为是不可靠供应商,许多公司已承受了销售额损失、客户关系破裂及商誉受损等问题。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正在放大其既有结构性弱点,并抑制企业盈利能力。原本局限于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已开始对医疗健康、消费品等更广泛的经济领域造成影响。内需不足和产能过剩仍是制约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尽管82%的企业表示在2024年实现盈利,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受访者对未来持乐观态度。这反映出企业对关税、通货紧缩及政策不确定性等问题的担忧。

尽管多数美国企业暂停了短期内的新投资计划,但仍致力于长期深耕中国市场。80%以上的受访企业表示,其在华投资是为了服务中国本土市场。同时几乎所有企业都认为,如果没有在华业务,企业将难以保持全球竞争力。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GDP增长了5%,但这一增长主要由供给侧因素所推动。在过去一年中,结构性失衡进一步加剧。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国内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仅为45%,较上一年大幅下降。近四分之三的受访企业将“内需不足”列为主要关切事项,相近比例的企业也已下调其对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速的预期。

随着投资和生产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企业对产能过剩的担忧日益加剧。过去一年中,表示受到产能过剩影响的企业比例从25%上升至42%,该问题也因此自2016年以来首次重返挑战榜单前十。产能过剩问题原本主要集中在上游工业领域,如今已出现在其他经济领域,如消费品和医疗健康等。在工业和制造业领域,产能过剩的影响尤为显著,受影响的受访企业比例高达92%。

中国的产业政策使美国企业处于劣势。超过80%的受访企业表示,这些政策显著提升了此前竞争力较弱的中国企业实力。近60%的受访企业指出,中国的产业政策正引导中国客户从美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转向国产替代方案。中国相关产业政策将企业采购国产产品与获得补贴和投资优惠资格直接挂钩,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美国企业的客户流失。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长期困扰企业运营,影响着各行各业,今年仍位列第十位挑战。四分之三的受访企业在不同程度上表达了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担忧,大多数企业认为今年整体的知识产权环境与去年相比持平,未见明显改善。

尽管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仍有82%的受访企业表示其2024年在华业务实现盈利,略高于过去两年80%的比例。然而,过去三年中表示亏损的企业占比明显高于2016至2022年期间的水平。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正持续对企业构成压力,通货紧缩压力导致价格下降,消费需求疲软则抑制销售增长。与此同时,关税增加与合规成本上升也进一步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中国若无实质性的经济回暖,或中美经贸关系未出现明显缓和,这些压力可能将在2025年持续存在。

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中国商业环境调查2025》这份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中国商业环境调查2025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