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FC】发布了《2025智能体体检报告——安全全景扫描》。这份报告深入探讨了2025年被称为“智能体元年”的背景下,智能体技术发展与安全合规的紧迫问题。报告从最新发展状况、合规认知度、合规实际案例三个角度,分析了智能体在自主性、行动力方面的核心能力所带来的风险,以及行业对于智能体安全合规的准备情况。报告指出,尽管智能体技术发展迅猛,但行业对于安全合规的重视程度不一,存在诸多挑战和风险点,如AI幻觉、数据泄露等问题尤为突出。报告中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案例和分析,对于理解智能体技术的安全合规现状和未来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2025年,智能体技术迎来了它的“元年”,AI从对话生成跃迁到自动执行,智能体成为了商业化的新焦点和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新范式。但随着智能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全合规问题也日益凸显。
智能体技术的核心在于自主性和行动力,但这也正是风险滋生的窗口。越能干的智能体,越可能越权、越界,甚至失控。智能体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根据《智能体体检报告——安全全景扫描》,智能体的安全合规问题虽然被普遍认为“非常重要”,但在优先级上并未进入前三。智能体执行任务的稳定性和完成质量、落地场景的探索和产品化、基础模型能力的提升,被认为是更紧迫的问题。
智能体的风险主要分为内在和外在两大类。内在安全问题源于智能体核心组件的漏洞,如大模型的幻觉问题。外在安全问题则源于智能体与外部协议、工具、环境的交互,如无障碍权限引发的争议和提示词注入的隐蔽风险。智能体的互动风险,尤其是通过MCP和A2A协议实现的智能体间的互联互通,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
报告中提到,AI幻觉和错误决策、数据泄露、有害内容输出是行业最普遍关心的安全合规问题。智能体出错和泄露用户数据,是业内最关心的风险。智能体广场的安全监测、安全标识还不完善,智能体协作的安全风险问题待解。
在智能体的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例如,智能体在国产手机场景中展现潜力,但同时也引发了隐私泄露和系统安全隐患。智能体调用“无障碍权限”可能读取屏幕上的全部内容,包括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此外,智能体通过“读屏 + 模拟操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可能导致手机被远程操控、植入恶意程序。
智能体的协作安全风险也很高。多个智能体的互动是AI落地的关键,但智能体互连协议在安全性设计上仍存在身份认证与权益管理、隐私与上下文保护不足、缺乏统一的安全实现等安全局限性。
在合规问题上,智能体的协同工作涉及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触发用户数据的收集、存储、调用、跨主体交换。智能体平台通过协议构建了一道“责任防火墙”,将数据风险和合规义务转交给智能体开发者。但责任“归位”不等于“到位”。目前大部分开发者在安全合规方面能力薄弱,缺乏制度性规范和实践经验。
智能体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和合规挑战。我们需要在享受智能体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其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智能体的安全合规问题,需要业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的关注。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智能体体检报告——安全全景扫描》。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