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元证券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汽车行业深度报告-智能汽车产业链与具身智能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深入探讨了智能汽车产业链与具身智能产业链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分析了具身智能赛道的加速落地、整车产业链与具身智能产业链的深度结合,以及具身智能核心硬件的布局情况。报告还提供了投资建议,并提示了相关风险。在这份报告中,分析师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数据,为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智能汽车和具身智能的融合,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2025年,我们见证了具身智能赛道的加速落地,这一变革的核心在于智能化的发展。自2020年OpenAI发布ChatGPT3语言模型以来,具身智能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设备开始从简单的机械执行迈向基于数据学习的自主操作。这一转变不仅推动了人形机器人从“硬件载体”升级为“智能体”,也为整个产业链的技术迭代和生态拓展注入了新动力。
具身智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需求的增长。北京、深圳、广东、杭州等地纷纷出台专项政策,明确以抢占全球技术制高点、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为目标。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为具身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也为技术的突破和场景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占全球比重约27%,这一数字预示着具身智能产业的广阔前景。
在整车产业链与具身智能产业链的深度结合中,整车制造商凭借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积极布局具身智能赛道。他们不仅拥有感知、决策、执行等技术,还能将这些技术无缝迁移至具身智能的环境感知与运动控制,大幅降低研发门槛。此外,整车制造商在供应链管理、资金储备方面的优势,也为具身智能硬件的开发与量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具身智能的核心硬件,如丝杠、减速器和灵巧手,是实现精准控制和复杂动作的关键。丝杠作为转换运动形式的高精度零件,其市场规模和应用前景备受关注。2023年中国丝杠市场规模约31.2亿,滚珠丝杠销售额占比约66%,梯形丝杠占比约30%,行星滚柱丝杠应用尚少,占比约4%。减速器则是机械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占机器人成本的30%,主要负责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灵巧手则以仿人化、精细化操作为核心,形成覆盖不同场景的产品矩阵,市场规模预计在2027年达到52.5亿元,并在2032年提升至1,038亿元。
投资建议方面,整车厂商凭借技术迁移与生态协同领跑,整车制造企业在具身智能赛道具备天然优势。总成环节企业多为智能电动汽车核心Tier1供应商,凭借与头部整车厂的深度合作、规模化制造能力及技术复用优势,在机器人总成领域快速突围。在丝杠、减速器环节,外资主导格局下,国产替代空间广阔。灵巧手环节技术壁垒高筑,头部自研与供应商分化明显。
风险方面,国内外政策波动、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新技术迭代、产业资本拥挤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超预期等风险都可能对行业造成影响。这些风险提示我们,在追求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以确保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国元证券发布的《汽车行业深度报告-智能汽车产业链与具身智能产业链协同发展》。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