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策消费研究近日发布了《2025年中国调味品行业报告——连锁餐饮扩张推动定制化复合调味料》。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调味品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指出基础调味料市场增长趋缓,而复合调味料市场则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报告强调,连锁餐饮的集约扩张是调味品企业刚需市场形成的关键驱动因素,同时也探讨了调味品行业的多元化竞争格局以及综合性调味品企业的领先地位。这份报告中包含了对调味品行业变革驱动因素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未来市场发展的预测,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情报和战略指导。
调味品行业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2025年中国调味品行业报告为我们揭示了这一行业的新动向。基础调味料市场虽然增长趋缓,但仍保持着稳定的需求,而复合调味料则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成为行业增长的新引擎。
基础调味料,如酱油、食醋等,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报告显示,从2019年到2024年,基础调味料市场规模从3,224亿稳步增长至3,716亿元,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酱油作为其中的重要品类,仍以1,041亿元的规模占据着市场的28%,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市场的饱和也使得增长更多依赖于高端化升级和场景创新,比如零添加酱油和有机醋等产品,预示着行业进入了存量优化的阶段。
与基础调味料的稳增不同,复合调味料市场呈现出了技术颠覆和爆发增长的特点。以火锅底料和预制菜调料为代表的复合调味料,市场规模从857亿增长至1,265亿元,年复合增量率达到了10.2%,是基础调味料的2.5倍。固态料包成为市场的主导,推动了餐饮工业化和去厨师化的趋势,而功能化和地域化创新也在持续激活C端需求。
酱油市场的饱和也促使行业内出现了高端化产品的突围。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酱油市场规模达到了1,041亿元,但五年复合增长率仅为2.3%。面对市场的饱和,头部企业通过推出零添加或有机高端产品来寻求突破,预计到2029年,酱油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3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提升至4.7%。
蚝油市场的增长则得益于饮食习惯的相互渗透,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1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规模,且预计未来几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7%。蚝油的全国化转型,尤其是北方家庭的渗透率提升,成为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
基础调味酱市场虽然增长见顶,但健康化转型时代已经来临。数据显示,基础调味料市场规模从283亿稳步增至362亿,年复合增长率达4.5%。随着产品向健康化转型,如零添加酱油、有机醋等高价品类的占比提升,预计市场规模将加速扩张至509亿,年复合增长率达6.8%。
预制菜的兴起也驱动了固态复合调味料市场的革命。2019-2024年间,市场规模从857亿增长至1,266亿,固态调味料成为最大的变量。预制菜及火锅底料等简易烹饪饮食需求的迅速膨胀,使得固态调味料市场规模飙升至570亿,同比增长192%,占比从19%升至44%。
调味品行业的现状和变革驱动因素显示,连锁餐饮的集约扩张为调味品企业创造了刚需市场。2005-2023年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门店总数激增约8.5倍,尤其2020年后增速陡升。调味品行业受连锁餐饮影响,形成规模化采购红利,大型连锁餐企推动调味品企业建立直达后厨的供应体系,形成了200-300亿元级的刚需市场。
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消费需求的多元化驱动了调味品多品类的发展。中国地域饮食差异大,菜系和烹饪习惯丰富,为调味品多元化提供了空间。生活水平的提升使消费者对饮食健康、口味、包装等需求细化,推动了调味品种类的丰富。
调味品行业的竞争格局中,综合性调味品企业领头,如海天味业和李锦记等。海天味业作为龙头企业,主营产品涵盖酱油、蚝油、调味酱等,其中酱油产销量连续30年全国第一。莲花控股则通过开发零添加酱油、松茸鲜等健康调味品,撬动家庭消费升级需求,同时整合线上渠道,实现了营收的增长。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2025年中国调味品行业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