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近日发布了一份关于阿尔茨海默病(AD)行业的深度研究报告,这份报告详细探讨了AD诊疗市场的广阔前景、诊断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以及创新疗法的发展现状。报告指出,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AD患者数量不断攀升,预计到2050年全球患者将增至1.39亿,诊疗需求加速攀升。同时,报告还分析了AD诊断标准的根本性变革、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性以及新疗法的突破,为投资者提供了深入的市场分析和投资建议。这份报告是理解当前AD诊疗行业发展趋势和未来潜力的重要资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行业数据和专业分析,对相关领域的投资者和专业人士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D患者数量不断攀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I)统计,2023年全球AD患者已超过5500万,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1.39亿。这不仅意味着巨大的医疗需求,也预示着广阔的市场潜力。预计到2025年,全球AD诊断和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4亿美元,2035年将增长至29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9%。
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AD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C)统计,我国AD患者约983万,预计2030年将突破1900万。这意味着我国AD诊疗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达到约260亿元。这一市场规模的增长,得益于诊断技术的突破、治疗领域的新疗法爆发、政策与支付体系的优化、资本的加速整合以及疾病负担的刚性需求。
在诊断方面,AD的诊断标准经历了从依赖临床症状到整合生物标志物的根本性变革。生物标志物在AD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为疾病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争取了有效时间窗。PET技术将医学影像从“看得见”向“看得早”转变,新一代Tau-PET示踪剂18F-Florzolotau(APN-1607)对AD诊断的准确性达到了96%。此外,液体活检主导早期筛查,血液标志物技术全面升级,大幅降低了检测成本,提升了社区渗透率。
在治疗领域,AD创新疗法持续突破,早期研究蓬勃兴起。当前主流药物包括对症治疗和疾病修饰治疗。对症治疗主要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MDA受体拮抗剂,而疾病修饰治疗(DMT)直接影响病程,目前仅两款靶向淀粉样蛋白(Aβ)的单抗上市流通中。2023年9月获批的仑卡奈单抗作为首款被FDA完全批准的AD治疗药物,自上市销售额快速攀升,2024年已达3亿美金。抗Aβ药物具备百亿美金年销售空间潜力,放量潜力值得期待。
在这个领域,一些企业的表现尤为值得关注。万邦德、通化金马、恒瑞医药、康诺亚、复星医药、石药集团等企业在AD治疗药物领域布局深厚。例如,万邦德的石杉碱甲控释片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为全球首创。恒瑞医药的Aβ单抗SHR-1707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直击AD源头病理,实现从对症治疗向对因治疗的升级。通化金马的琥珀八氢氨吖啶片在国产AD药物中进度领先,有望成为首个国产原研阿尔茨海默病(AD)口服对症治疗药物。
在诊断领域,诺唯赞、东诚药业、先通医药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诺唯赞开发的系列化学发光诊断试剂产品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核心标志物覆盖Aβ1-40、Aβ1-42、p-Tau181、p-Tau217、NfL、GFAP六大生物标志物,其中p-Tau217和NfL为国内首家获批。东诚药业领航AD诊断革命,构建覆盖Aβ与Tau双靶点的诊断生态。先通医药直击中国AD早期诊断率低的临床痛点,以Aβ-PET显像剂为核心,构建“诊断金标准+治疗伴随监测+管线延伸”的闭环生态。
尽管AD诊疗市场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如产品临床进展不及预期、重大不良反应风险、检测方法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产品商业化放量不及预期、地缘政策冲击风险等。这些都是在投资和研究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一份深入探讨阿尔茨海默病诊疗市场的行业研究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