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问可汇发布了《全球健身器材行业分析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剖析了全球健身器材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指出,全球健身器材市场在2020-2030年间稳步增长,特别强调了北美、亚太地区市场的成熟度和增长潜力,同时详细分析了中国健身行业的发展态势,包括健身人群规模、渗透率以及健身器材市场规模等关键数据。此外,报告还涵盖了健身器材的品类划分、购买渠道、用户画像等多个维度,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全面的市场洞察。这份报告中蕴含了丰富的行业数据和深刻分析,对于理解健身器材行业的全球格局和中国市场的特定动态具有重要价值。
健身器材行业:全球市场增长与中国市场潜力
全球健身器材市场正在稳步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为104.3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58.8亿美元。北美市场以33.4%的份额领先,亚太地区紧随其后,占30.2%,其中中国市场增长迅速。欧洲市场占比23.9%,需求稳定。拉美和中东&非洲市场虽然占比较小,但增长潜力较大。
中国市场的健身器材行业同样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0年市场规模为99.1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37.2亿元。尽管2021年和2022年市场出现下滑,但从2023年开始市场逐渐回升,显示出健身器材需求的恢复和增长。
中国健身行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一线城市的健身产业较为成熟,高端健身房和智能设备需求旺盛。二三线城市的健身房和社区健身设施正在加速扩张,推动市场下沉。四五线城市及农村市场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主要依赖公共健身设施建设。
健身消费人群日趋多元化。18-35岁群体偏好健身房、团课和线上训练,中年人关注健康管理,推动康养型健身增长。银发健身市场兴起,广场舞、太极等受欢迎。女性健身需求旺盛,瑜伽、普拉提等细分市场增长明显,Z世代更青睐智能、社交化健身。
健身器材消费多元化趋势明显。居家健身设备如跑步机、划船机、动感单车热销,智能健身镜、智能哑铃等受欢迎。可穿戴设备需求旺盛,智能手环、运动手表流行。健身营养品市场扩大,蛋白粉、氨基酸补剂等成为刚需,整体向科技化、智能化、健康化发展。
中国健身器材制造行业集中度较高。山东省宁津县拥有健身器材生产企业2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宁津生产的商用健身器材国内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商用健身器材生产基地。宁津健身器材产品50%以上出口到国际市场,销往美国、法国、印度、俄罗斯、意大利、东南亚等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与欧美健身产业规模对比显示,美国健身人口渗透率为15.20%,而中国为5.02%,显示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健身俱乐部数量为44305家,而美国为39125家,中国健身人口为7029万,而美国为5000万。
健身器材品类划分多样,可以按功能、使用方法、使用场景、目标身体部位和技术特点进行分类。有氧健身器材如跑步机、椭圆机、动感单车、划船机和登山机,力量训练器材如哑铃、杠铃、史密斯机、多功能训练器和核心训练器材如健腹轮、仰卧起坐板、罗马椅、平衡球和悬挂训练器。
健身器材购买渠道中,电商占比最高,达到44.7%,线下渠道占比31.8%,运动健身APP和其他渠道分别占比18.1%和5.4%。线上健身器材用户中,男性占58.6%,女性占41.4%。年龄结构方面,26-35岁群体是主要消费者,占38.28%。
健身器材品牌矩阵和健身大型器械Top品牌显示,市场上有众多品牌竞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健身大型器械线上用户消费趋势表明,36-45岁年龄段的用户是主要消费群体,其次是31-35岁和26-30岁。年收入在4-6K的用户是主要消费群体,偏好实用入门型产品。
舒华体育作为中国领先的健身器材制造商之一,成立于1996年,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高品质的健身设备。舒华体育在国内健身器材市场的份额稳步增长,成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公司产品涵盖跑步机、动感单车、力量训练设备等多个类别,广泛应用于家庭健身、商业健身房、酒店等场所。
舒华体育的营业收入分析显示,2023年健身器材业务占公司总收入的78.06%,仍为核心业务支撑。舒华体育健身器材收入分析表明,室内健身器材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3年占比达80.27%,收入为8.91亿元,说明居家健身需求仍保持较高水平。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问可汇2025全球健身器材行业分析》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