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智库近日发布了《2025中国UAM商业潜力研究报告》,该报告集中探讨了城市空中交通(UAM)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包括其定义范围、服务模式、政策支持、市场预测等多个维度,旨在分析UAM如何利用低空空域,通过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航空器,实现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人员和货物的高效、便捷、环保的运输与配送服务。报告指出,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政策的推动,UAM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出行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份报告为理解中国UAM市场提供了全面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是行业内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源。
城市空中交通(UAM)的兴起预示着未来交通模式的革新。UAM通过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实现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人员和货物高效、便捷、环保的运输与配送服务,有望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新途径。
UAM的发展得益于多方面的推动。国家政策的支持为UAM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国内大城市通勤距离和时间的增加使得UAM的快速通勤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亿欧智库的数据,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中60分钟以上的极端通勤人口比重为12%,超过1400万人承受极端通勤。北京的60分钟以上通勤人口比重更是高达28%。UAM的引入,将有望大幅减少这些通勤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在成本和市场潜力方面,UAM展现出巨大的商业前景。预计从2024年到2034年,UAM的市场规模将以28.2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达到3000亿元。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了UAM技术的进步和市场接受度的提高,也预示着UAM将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UAM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目前UAM飞行器主要玩家分为航空系厂商与新能源车系厂商,它们在供应链、技术、市场等方面展开竞争。航空系厂商在空域整合、适航标准认定方面具备优势;而新能源车系厂商则在电池、电机、机身材料、传感器等方面具有供应经验。这种竞争态势推动了UAM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本的降低。
UAM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商业化的关键。地方政府与供应商的合作模式多样,包括政府投资运维模式、政府与承包方合资创办企业模式以及企业运维模式。这些合作模式的实施,将为UAM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加速UAM的商业化进程。
在监管层面,低空空域的复杂性和适航标准认定的复杂性是UAM推广的主要障碍。此外,飞行驾照培训时间长,制造依赖尖端技术,运营成本高,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这些因素使得UAM在早期阶段更适合作为公交系统而非私人工具。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UAM的私人应用潜力巨大。
UAM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农林植保领域,UAM的应用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在安防监控领域,UAM能够提供更广阔的监控视野,增强安全防护能力。在测绘勘查领域,UAM能够快速获取地理信息,提高测绘效率。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行业的工作效率,也为UAM的市场潜力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亿欧智库发布的《2025中国UAM商业潜力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UAM发展的全面视角,从市场规模预测到技术挑战,从政策支持到商业应用,为我们描绘了UAM未来的宏伟蓝图。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