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商业航天火箭端专题报告”的行业研究报告。报告主要分析了商业航天火箭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特别是在卫星互联网建设中火箭的关键作用,以及中美两国在星座部署和火箭发射方面的加速竞争。报告详细讨论了商业火箭的性能、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可回收技术对降低发射成本的影响。此外,报告还涉及了手机直连卫星的市场需求前景和中国版“星链”的进展情况。这份报告提供了对商业航天领域的深入分析,对于理解当前全球航天竞赛和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商业航天火箭端:开启新竞争时代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渐降低,商业航天领域正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卫星互联网的发展依赖于火箭技术的进步,而中美两国在星座部署上的加速,预示着火箭发射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25年下半年,中国商业火箭将迎来密集的首发试射,这不仅是技术突破的象征,更是商业航天发展的新起点。
卫星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其全球覆盖能力和应急通信保障功能,这对于缩小数字鸿沟、推动经济发展和技术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球商业卫星发射服务收入持续增长,商业卫星发射次数占比达到了86%,显示出商业航天市场的庞大潜力。特别是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的突破,为卫星通信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美国SpaceX公司的“星链”计划发展迅速,客户数量快速增长,已累计发射逾8000颗星链卫星,服务覆盖140个国家和地区。相比之下,中国的“星链”进展相对缓慢,但未来有望加快火箭发射速度。国内商业航天火箭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强,有助于加快构建两大星座计划。2025年下半年将首发试射的商业火箭性能优秀,成本合理,与猎鹰九号持平,这将是中国商业航天的重要里程碑。
商业火箭成本中,发动机和结构件占据了主要部分,可回收技术的发展能进一步降低成本。以猎鹰九号为例,发动机占据了约38.3%的成本。随着技术的进步,一级火箭的重复使用能进一步降低发射成本,这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在商业航天领域,中国正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超捷股份、斯瑞新材、高华科技和铂力特等公司在各自的领域内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超捷股份在商业火箭箭体结构件制造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与多家商业航天火箭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斯瑞新材则在新材料领域发挥核心竞争优势,推进先进铜合金材料在商业航天的应用与产业化。高华科技专注于高可靠性传感器研发,覆盖军用和民用领域,为多家商业航天公司提供解决方案。铂力特则通过全链路增材制造技术,助力液氧甲烷发动机制造,覆盖材料研发、设备适配、工艺创新等关键环节。
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突破,还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推动。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出国家对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重视。随着新领导层的就位,中国星网的发展路径逐渐清晰,有望通过人事调整进一步强化竞争力,向着成为世界一流卫星互联网公司的目标稳步迈进。
千帆星座的招标公告显示,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将开始提速。招标要求7次运载火箭发射服务,显示出对商业航天发射服务的巨大需求。随着星网和千帆星座全面进入常态化发射组网阶段,未来将加速火箭的发射,这将进一步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
然而,商业航天的发展也面临挑战。火箭研制进程、卫星发射进程、卫星通信技术发展以及火箭发射及卫星在轨运行出现重大故障风险都需要密切关注。这些风险可能会影响商业航天的进展和成功率。
总结来看,商业航天火箭端的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商业航天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在火箭制造、新材料应用、传感器研发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推动将进一步加速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面对挑战,中国商业航天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国盛证券发布的《商业航天火箭端专题报告》,它为我们提供了对商业航天领域的深入分析和展望。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