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元证券近日发布了《深耕安徽系列专题报告之合肥篇-科创名城再蓄力 先进产业塑星海》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合肥市在政策与产业视角下的产业变迁、发展规律,并详细拆解了“6+5+X”核心产业在合肥的发展和布局。报告不仅为企业家解读安徽省产业政策规划,也为投资人挖掘产业投资机遇,同时为政府机构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节点,提供了一份全面而深刻的区域发展分析。这份报告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合肥产业发展趋势、投资机遇及政策规划的有价值内容,对于理解合肥乃至安徽省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合肥,这座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的城市,正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在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崭露头角。二十年前,合肥或许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但如今,它已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一匹黑马,尤其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上表现突出。
合肥的GDP总量在全国省会、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中位列第17位,较2000年上升了10个位次。这一跨越式增长的背后,是科技与产业聚集酝酿的持续动能。截至2024年底,合肥共有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在内的高等院校59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8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国家级(含国地联合)研发平台超百家。这些科研力量的汇聚,为合肥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合肥的产业聚集且梯次明显。以“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为代表的优势战略新兴产业为基础,打造了家电、智能语音、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等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合肥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城市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合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2024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37.6万辆,同比增长84.5%,出口增长3.3倍。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合肥在政策、产业规划上的前瞻性和执行力。合肥通过“十城千辆”等试点项目,吸引了众多车企扎根,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合肥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2024年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3%,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8.8%。合肥已经形成了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合肥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核心引擎。
合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不仅局限于本地。合肥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在科创上协作攻关,在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合肥与上海张江签署科学中心共建协议,设立合肥国家实验室上海研究基地,共建共享合肥先进光源、上海光源等大科学装置。这些合作,不仅加强了合肥与长三角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也为合肥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合肥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其在制度创新上的不断探索。合肥市政府在金融等领域开展制度创新,推出多样的创新金融产品,针对性地为科创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特别是“共同成长计划”,通过金融服务优先权为基础的跨周期风险收益动态平衡解决方案,提升了金融机构服务科技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
合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正推动这座城市向全球科创枢纽迈进。合肥的实践证明,通过政策引导、产业规划、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可以有效推动城市的跨越式发展。未来,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合肥有望在全球科创版图上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国元证券发布的《深耕安徽系列专题报告之合肥篇-科创名城再蓄力 先进产业塑星海》。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