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欧洲央行】手到口银行-存款流入和边际放贷倾向(英)


近日,欧洲中央银行(ECB)Lamfalussy Fellowship Programme发布了一份名为“手到口银行:存款流入和边际放贷倾向”的研究报告。该报告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银行界一个与宏观经济学中边际消费倾向相似的概念——银行的边际放贷倾向(MPLD),即银行如何将意外、未经请求的存款流入转化为新贷款的行为。研究发现,在量化宽松政策(QE)之前,美国银行的平均MPLD约为1.1,表明银行几乎将每一美元的存款流入都转化为了新贷款,反映出银行在资金流动性方面的紧张状况。然而,自QE政策实施以来,MPLD下降至0.35,说明QE政策显著缓解了大多数银行的流动性约束,但并未完全消除。报告中还讨论了MPLD与银行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发现对货币政策传导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设计的影响,提供了对当前金融体系结构、整合和性能的深刻见解。

银行业的流动性之谜:存款流入与贷款倾向

银行业的流动性管理和贷款行为一直是宏观经济和金融研究的热点话题。近期,一份深入探讨银行业“手到口”现象的报告——即银行如何将存款流入转化为贷款——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份报告基于美国银行的数据,分析了银行的边际贷款倾向(MPLD),即银行对于意外存款流入的反应程度。

报告首先指出,银行的MPLD在量化宽松(QE)政策实施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在QE之前,美国银行的平均MPLD约为1.1,意味着每流入一美元存款,银行平均会新增1.10美元的贷款。这一现象反映出银行在资金紧张的环境中,迅速将新资金转化为贷款,尤其是房地产贷款。然而,自2008年QE政策实施以来,MPLD大幅下降至0.35左右,这表明QE政策创造的充裕储备显著缓解了多数银行的流动性约束。

报告中的这一发现对于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至关重要。当中央银行通过QE、量化紧缩(QT)等工具向银行系统注入或撤回储备时,信用反应不仅取决于储备的总体水平,还取决于这些储备如何在银行间分配。MPLD较高的“手到口”银行可能对资金条件的变化反应更为敏感,而其他银行可能保持被动。

此外,报告还探讨了银行特征对MPLD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金资产比率较高和存款市场力量较大的银行(以本地赫芬达尔指数衡量)具有较低的MPLD,这与较宽松的资金约束相一致。而存款贝塔值较高的银行——即那些在政策利率上升时必须更大幅度提高利率的银行——则显示出更高的MPLD,反映了存款的敏感性。

报告还提到了银行杠杆率与MPLD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适度杠杆的银行在存款增加时会增加贷款,但高杠杆银行可能会因资本监管限制而减少贷款。这一点在银行业的监管和风险管理中尤为重要。

报告的这些发现对于设计更有效的信贷宽松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政策制定者可以针对高MPLD银行设计政策,以实现最大的经济影响。同时,这些发现也对当前关于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辩论提供了洞见。如果CBDC取代商业银行存款,那些对存款敏感且MPLD高的银行的贷款能力可能会受到特别影响。因此,CBDC的设计需要考虑这些异质性的资金行为。

文章最后,我们不得不提,这篇文章的灵感完全来自于这份关于银行业流动性和贷款倾向的深度报告。虽然本文仅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但还有许多其他同类型的报告同样富有洞见,值得一读。这些报告都已收录在我们的同名星球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获取,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欧洲央行】手到口银行-存款流入和边际放贷倾向(英)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