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发布了《2025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十五五”时期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趋势以及对策建议。报告指出,城区作为城市功能承载的核心空间单元,其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效能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成效。报告中提到,城区经济将进一步强化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作用,在构建更具韧性、更有活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担任“排头兵”。这份报告中包含了丰富的数据、案例分析和政策建议,对于理解中国城区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2025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深度解析:中国城区经济的新赛道
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城区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2025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城区经济未来图景。本文将深入探讨报告中的关键数据和观点,揭示城区经济的新机遇与挑战。
城区经济的增长动力:创新与投资双轮驱动
城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与投资的双轮驱动。报告指出,2020-2024年间,中国城区生产总值从45.2万亿元增长到57.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6.1%。这一稳健增长的背后,是城区创新势能的持续积累。2024年,城区高新技术企业共有29976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有8424家,广东、江苏、浙江三省城区成为主要增量。这表明,城区已成为创新策源地,依托高校院所密集优势,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创新链条。
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在“十四五”期间虽有波动,但2024年回升至3.5%,显示出回升势头。这不仅为城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预示着“十五五”期间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城区经济的空间格局:不均衡中孕育新机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城区经济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东强西弱”和“南强北弱”的特点。2025年百强区中,东部地区以58个席位占据绝对优势,而西部地区仅有19个。这种不均衡的分布格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城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促使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更加关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与此同时,城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在不同梯队之间的差距有所扩大,第一梯队的城区在竞争和发展中持续领航。例如,深圳市南山区以9500.97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遥遥领先,显示出城区经济的强大竞争力。
城区经济的新趋势:绿色低碳与开放合作
在“十五五”时期,城区经济的发展趋势呈现出绿色低碳和开放合作的特点。报告预测,城区将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方面全面普及,建筑光伏一体化、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深度集成成为城区建筑标配。这一趋势不仅响应了国家“双碳”目标,也为城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开放合作方面,城区经济正从外贸依赖向规则主导转换。城区将承担更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的前沿压力测试,在贸易规则制定上更具主导权。深圳市宝安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通过技术优势转化为行业定义权,推动企业“以技术换规则”,在国际光伏标准制定中打破欧洲“专利壁垒”。
城区经济的未来路径:数智赋能与共享普惠
报告提出,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促进“科创+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基跃链”、推进“产城人”融合空间再造等。这些建议强调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的重要性。特别是数智赋能治理模式的创新,将构建高质量发展服务新生态。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优化产业服务水平,打造“有温度”的数字生活服务圈,城区经济将在智能化、数字化的浪潮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文章的灵感来自于《2025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