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固态电池设备专题深度系列一:等静压设备——制约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瓶颈》的行业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深入探讨了等静压设备在固态电池制造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在提升电池性能和量产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目前面临的技术挑战和市场前景。报告指出,等静压技术对于解决固态电池固-固界面接触问题、实现电池致密化具有重要意义,是固态电池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报告还详细分析了等静压设备的技术难点、市场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行业信息和深入的分析视角。
等静压设备,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瓶颈
等静压设备在固态电池的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设备通过在各个方向上均匀施加压力,帮助电池材料实现致密化,从而提升电池性能。根据东吴证券的研究报告,等静压技术最初主要应用于金属与陶瓷领域,现在已经成为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电子等多种工业场景中不可或缺的技术。
等静压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解决固态电池固-固界面接触问题,实现致密化。在固态电池循环过程中,固-固界面容易出现接触劣化、孔隙残留与颗粒接触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通常需要进行致密化处理。传统热压与辊压因压力方向单一、分布不均,难以实现三维致密化和一致性。而等静压技术基于帕斯卡原理,能够提高界面致密度、消除内部空隙,改善组件接触效果。
在全固态电池的生产中,等静压工艺是新增的关键环节,主要用于叠片后的致密化。这一工艺能有效解决界面贴合难题,是实现电池高能量密度和高稳定性的核心环节。经过等静压处理,离子电导率可提升30%以上,内部电阻率降低20%以上,循环寿命提升约40%。
尽管等静压技术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应用于固态电池时仍存在一些瓶颈。等静压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难点核心挑战集中在腔体设计、温/压控制系统及安全性保障,对结构、材料和精度提出极高要求。同时,等静压设备升温加压等环节耗时长,拖延生产效率;立式腔体自动化程度低,产线适配性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行业内的一些公司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例如,通过采用前处理工艺优化降低温度与压力要求、增大等静压机的压力容器容积、采用治具预装等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等静压设备生产效率;采用卧式腔体结构则便于融入固态电池生产线,实现自动化生产。
在投资方面,东吴证券建议重点关注固态电池设备整线供应商先导智能,同时关注利元亨、纳科诺尔、川西机器、包头科发和海外龙头Quintus等公司。这些公司在等静压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等静压设备的未来市场空间巨大。根据东吴证券的预测,到2029年,等静压设备在固态电池产线中的价值量占比约13%,市场空间有望达到29亿元。这一预测基于固态电池行业的发展预期,以及等静压设备在提升电池性能和降低成本方面的重要作用。
总之,等静压设备是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技术之一,尽管存在一些技术和市场瓶颈,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等静压设备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投资者应密切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把握投资机会。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东吴证券发布的《固态电池设备专题深度系列一:等静压设备——制约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瓶颈》研究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