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泰证券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外资对中国资产关注度升温》的策略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主要分析了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变化,特别是通过对13F机构持仓数据、EPFR数据及国际中介持仓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外资流入港股的趋势和行为模式。报告指出,今年以来外资确实有回流中国资产的迹象,尤其是通过增持被动性基金的形式,同时主动基金表现为低配补仓。报告还详细分析了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偏好,以及在不同行业和个股层面的持仓变化,为投资者提供了外资视角下的中国市场动态。这份报告中包含了对外资行为的深刻洞察,对于理解外资流向及市场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正在升温,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根据华泰证券的研究,今年以来,外资流入中国资产的趋势明显,尤其是流入港股的资金量已经逆转了去年的流出状态。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资金流向上,还体现在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行为上。
从总量层面看,外资流入港股的资金量约为52.2亿美元,这一数字相比去年全年的流出已经发生了逆转。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流入主要是以增持被动性基金的形式进行的,而主动基金则表现为低配补仓。这一点从EPFR数据中可以看出,主动外资连续四个季度环比流出缩窄,甚至在7月30日单周出现了去年9月以来的首次单周净流入。被动型外资自7月1日至今已流入近70亿美元,其中专注于中国和全球新兴市场的被动外资是主要贡献。
在全球主要外资管理机构的季度持仓报告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外资对中国资产的低配程度整体上有所改善。海外头部基金共持有中资股2958亿美元,占其全部持股规模的1.33%。虽然海外头部资管机构依然相比MSCI权重低配中国资产,但低配环比改善0.23%至1.74%,接近去年第四季度的水平。这表明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正在逐步回升。
在行业层面,信息技术、金融及可选消费板块依然是外资重仓的前三大板块。从超低配变化来看,外资超配运输、公用事业、保险,而低配软件与服务、汽车与汽车零部件等。动态视角下,外资在二季度加仓依然被低配的可选消费,继续超配房地产,减仓超配的工业和仍处于低配的信息技术。这表明外资在行业配置上的偏好正在发生变化,他们正在寻找那些被市场低估的板块和机会。
在个股层面,相较于上一季度,友邦保险、建设银行、网易、中国人寿、快手等个股的持仓排名提升较为明显。相比基准,阿里巴巴、比亚迪、京东、中国人寿、腾讯等被增配,而拼多多、美团、小米、中国银行等被减配。这些变化反映了外资对个股的看法和策略调整。
从7月1日至今的国际中介持股数据来看,外资增持了新消费及创新药板块,持股占比分别提升了4.6%和1.2%。在行业方面,外资增持了汽车、基础化工、有色金属,而减持了消费者服务、煤炭、国防军工。这些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展望未来,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可能还有提升空间。海外流动性易松难紧,国内基本面预期改善,人民币汇率仍有升值空间,这些都是吸引外资的因素。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外资在港股市场的重要性已经有所下降,南向资金在互联互通标的中的成交占比已经超过40%,其未来流入的持续性同样值得关注。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华泰证券发布的《外资对中国资产关注度升温》研究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页1.webp)




-页1.we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