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再论低利率下的机构行为模式》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深入探讨了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债市的投资体验、面临的挑战以及机构行为模式的转变。报告指出,低利率导致传统投资模式遭遇挑战,市场博弈属性增强,机构对消息面和行为变化更为敏感,同时提出了在这种环境下机构如何破局的思路。报告还从长期视角分析了低利率的周期性波动,预测了中国债市可能进入新的震荡格局,并对未来利率的走势给出了判断。这里面包含了对当前债市动态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未来投资策略的宝贵建议,对于理解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挑战和机遇具有重要价值。
在当前金融市场中,债市的表现备受关注。债市票息保护弱、重博弈、情绪驱动强,投资体验变得复杂。短期债市面临逆风,但利率大概率“上有顶”。华泰研究的报告指出,短期内十年国债老券上限在1.8%附近,极限位置是1.9%,潜在的超调风险仍来自于机构行为。十月份之后,供给淡季、情绪拐点和消费等高基数因素可能会带来“反攻”机会。资金面持续收紧风险不大,推荐曲线陡峭化交易。品种上,30年国债、二永债等品种容易成为情绪放大器,建议暂时规避。5-7年及以下利率债品种兼具防守特性,杠杆套息浅尝辄止。信用债以中短端为主,3-5年普通信用债经过本轮下跌后初具性价比。转债保持权益β暴露。
低利率环境下,传统投资模式面临挑战。债市投资回报通常分解为持有回报、下滑回报、变化收益和杠杆收益。由于票息和下滑回报的存在,债市更习惯于“做时间的朋友”,策略往往是“以配置的心态做交易”。然而,近几年,低利率、投资者从配置思维转向交易思维、理财净值化等挑战使得传统模式受到冲击。机构行为模式的转变表现为对消息面和机构行为变化更敏感、市场博弈属性更强、公募降低费率推广ETF等工具化产品。
面对这些挑战,投资者需要降低收益预期和规模诉求,从做广、做深、做新、做工具四个层面进行业务模式突围。“做广”意味着借助“固收+”等拓宽能力圈进行多元配置;“做深、做细”则是挖掘利差压缩、特定品种α等机会;“做新”涉及积极探索固收量化、衍生品等新工具,同时把握出海大潮下的海外投资机遇;“做工具”则是拥抱债券ETF等产品机会。
从长期视角看,低利率是否以及何时结束是一个关键问题。国际经验表明,即使利率中枢系统性下移,周期性波动仍会反复出现。日本、美国均呈现出类似特征,背后驱动因素包括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扩张、外部因素传导以及低利率环境下市场流动性变化和机构行为模式可能放大波动率。从3-5年的维度来看,我国债市利率可能进入了新的震荡格局中。新旧动能转换棋至中盘、物价偏弱有望出现缓解、股债之间相对性价比需要重新平衡。长周期来看,十年期国债1.5-1.6%或是本轮的底部,2.0-2.1%可能是上限位置,超长端调整压力更大。
短周期看,债市依然逆风,但利率大概率“上有顶”。综合风险偏好、货币政策等因素,债市首要任务还是防守中等待转机。好在利率大概率上有顶,理由包括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再通胀仍待观察,股市的业绩驱动不明显;企业融资需求偏弱;银行负债端成本下行,对利率存在牵引和传导,存款到期再配置压力不小;央行呵护资金面,利率仍有顶。空间上,综合3月高点和其他资产比价效应,十年国债老券的上限在1.8%附近,极限位置是1.9%,潜在的超调可能还是源于机构行为。
债市的波动和不确定性给投资者带来了挑战,但也提供了机遇。通过深入分析和理解市场动态,投资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在低利率环境下,寻求新的投资机会和工具,以及拓宽投资视野,对于实现稳健的投资回报至关重要。通过多元化配置、深入挖掘市场机会、探索新工具和拥抱产品创新,投资者可以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华泰研究发布的《再论低利率下的机构行为模式》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