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金融研究院、腾讯研究院与毕马威企业咨询近日联合发布了《2025金融业大模型应用报告》。这份报告深入剖析了大模型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了AI技术如何深度重塑金融服务的效率、智能和个性化,以及金融业在此技术浪潮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报告中不仅提供了对金融业智能化转型的深刻洞察,还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战略思考框架与实践路径指引,是理解AI如何驱动金融创新的重要参考。
大模型技术正在金融业掀起一场革命。2025年,金融业大模型应用报告揭示了这一变革的深度和广度。报告指出,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神经中枢,正成为这场技术革命的核心战场。AI技术不再只是专家能力的放大器,而是与人类智慧深度耦合、互补协作的伙伴。这种新的协作范式正在金融业诞生,技术供给与真实需求双向奔赴,共同解决金融挑战,科技、金融等多元主体携手构建开放、共建、共享的创新共同体。
报告中提到,全球大模型的发展已非单一的技术竞赛,而是技术迭代、资源升级、价值深化与生态竞合交织并进的复杂格局。模型的演进方向正从探索能力边界转向追求效率革命,算法与架构的持续优化在不断重新定义性能天花板。同时,算力需求呈现更重视推理的结构性变化,数据训练的关注点,正从单纯追求海量规模,转向更加倚重高价值的精准数据。在应用场景上,大模型也正从提效工具升级为协作伙伴,以智能体为代表的应用正在重构人机协作的全新形态。
金融业大模型的应用正从零散的点状尝试,向通用工具、前台业务提升、中台精益管理、后台经营决策四大领域全面渗透。报告中强调,大模型的应用正从最初的效率提升工具逐步向价值创造引擎演进,并带来了应用场景迭代升级。金融机构越来越关注大模型应用的投入产出比,尤其是在推理决策场景中,与传统AI方案在推理效率、算力投入与场景价值的优势。
报告中提到,金融业大模型的落地绝非单纯技术命题,而是涉及战略重构与组织进化、数据要素治理、体系融合的系统工程。唯有通过统筹规划、机制创新与持续运营的三维突破,方可实现从实验室盆景到业务森林的规模化跃迁。未来,随着多智能体等技术的渗透,金融大模型将逐步迈向人机共生的新范式,但其成功必然建立在跨学科、跨机构的协同基石之上。
金融服务的专业化和普惠化进程正在提速。AI技术正驱动金融服务走向前所未有的普惠化、智能化与个性化,将专家级专业服务带给更广泛的长尾客户群体。同时,AI与人类专业能力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新定义金融的运营与管理模式,加速推动复合型、创新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形成。
金融产品变得更加实时、动态、超个性化。多模态大模型正在重构金融服务逻辑,新一代大模型已实现文 – 图 – 音 – 视频的无缝转换。在金融场景中,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分析语音语调、面部微表情、交互行为等非结构化数据,更深入地理解客户需求和风险状况。
人机协同正在重新定义金融运营与管理模式。金融业依赖大量人工的后台开发与运营、中台审核及部分前台交互环节,将越来越多地利用AI进行流程再造和效率提升。AI的应用并非旨在完全取代人类,而是构建更高级的人机协同模式。人类的角色将向监督者、策略制定者、复杂问题解决者和最终决策者转变,专注于设定目标、监督AI运行、处理异常情况、进行关键判断,并负责维护客户信任和伦理规范。
高价值数据的挖掘与应用的重要性正在提升。金融领域对模型的专业性、精准度和时效性要求极高,单纯依赖海量通用数据已不足以构建前沿、具有竞争力的模型,私域数据的利用会进一步释放金融AI应用的核心价值。金融机构需要更注重数据精炼,通过构建领域知识图谱、优化特定任务数据集的方式提升训练数据的价值密度。
AI正在驱动监管科技提升和治理体系升级。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监管挑战,主要包括透明度风险、时滞性风险、共振性风险。以AI来驾驭AI,可推动监管科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大模型强大的非结构化数据处理与关联分析能力,有效弥补了传统模型依赖结构化数据的短板,能够高效整合分析新闻报道、研究报告、社交媒体情绪等信息,深度洞察风险事件背后的舆论环境与逻辑链条,从而更准确地判断异常波动的性质。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2025金融业大模型应用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