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转型中的中国汽车产业对技能发展和职业培训的挑战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近日发布了《转型中的中国汽车产业对技能发展和职业培训的挑战》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在“新四化”趋势下,即智能化、网联化、自动化和共享化,对劳动技能和职业培训所带来的挑战。报告指出,在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技能供需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和职业培训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报告中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行业数据和案例分析,还探讨了不同类型企业在转型中的技能培训体系特点及其对劳动者的影响,同时对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对当前职业培训制度的启示和建议,为理解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对技能发展和职业培训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

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正在深刻影响着技能发展和职业培训。这场转型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换代,更是对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一次重大洗牌。从智能化、网联化、自动化到共享化,新四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这些变化不仅重塑了产业结构,也对劳动者的技能和职业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尤其是自主品牌的崛起,正在改变中国汽车行业的版图。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全球的63.5%,这一数字背后是产业结构的剧烈变动。自主品牌车企凭借新能源市场获得明显的增量,出口市场份额也在上升。然而,这种快速的发展也带来了技能供需的变化,特别是对电子专业技能的需求激增。新能源汽车制造要求高度复杂的软件和硬件的融合,这就需要大量的电子电气人才,尤其是与“三电”研发、车载智能软件和系统相关的人才。

当前汽车产业的转型对劳动者的实际技能状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合资整车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步伐相对迟缓,但他们拥有完备的培训体系,能够通过内部培养人才来适应产业的变化。相比之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企业则面临着人才快速扩张的需求,他们更多依赖于社会招聘,对一线工人的学历要求相对较低,更看重工作经验。这种差异导致了行业内劳动力的高流动和不稳定发展。

职业学校作为技能人员供应的关键机构,在这场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职业学校在汽车专业技能形成和重构方面的作用并不那么显著。许多职业学校虽然在积极调整课程设置,新增专门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但不同学校的授课和培训方式、毕业生出路都不尽相同。校企合作虽然在进行,但效果并不理想,许多项目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双元制,学生到企业只是简单顶岗,而学校对企业捐献的部分设备使用率也不高。

汽车产业转型对劳动技能和职业培训的影响是深远的。这场转型不仅要求劳动者具备新的技能,也要求职业培训体系能够适应这些变化。政府、职业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都需要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政府需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并确保政策落实到产业和企业中去。职业学校需要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社会形象。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内部培训机制,而不是一味依赖市场抢人。行业协会则需要负责技能认证、行业标准等具体事务,推动行业层面的劳资自治。

汽车产业的转型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关乎技术的进步,更关乎人的发展成为核心目标。这场变革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技能培训的意义和方法,确保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够在这场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的价值。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发布的《转型中的中国汽车产业对技能发展和职业培训的挑战》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转型中的中国汽车产业对技能发展和职业培训的挑战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