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2025金融信创AI生态实践白皮书》。该报告深入探讨了金融信创的战略背景、发展路径、核心内涵以及在金融行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实践和挑战,旨在为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导和参考。报告中不仅分析了中国信创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还详细阐述了金融信创的多重挑战和实施路径,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分析和技术分析,对于理解金融信创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金融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2025金融信创AI生态实践白皮书》深入剖析了金融信创的战略背景、发展历程、技术挑战与实施路径,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金融信创的宏伟蓝图。
金融信创,即金融行业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与金融安全的核心战略。报告指出,金融信创的发展经历了从政策驱动到技术攻坚的历程,目前正处于从“可用”到“好用”的跨越阶段。这一跨越,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金融安全底座的筑牢,数字化转型的赋能。
报告详细梳理了中国信创发展的四个阶段,从1999年自主芯片雏形的出现,到2019年至今产业生态的丰富和国家资金的大力支持,每一步都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实脚印。然而,报告也指出了信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技术成熟度与性能瓶颈、人才储备不足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直面的挑战。
在金融信创的实施路径上,报告提出了全面评估、夯实基础、应用迁移/重构、试点验证、稳步推广等关键步骤。这些步骤的实施,需要我们从IT资产盘点、业务影响分析做起,优先夯实安全可控的基础设施,如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然后逐步迁移或重构应用系统,最终实现全栈的安全能力建设。
报告中,两个案例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AI应用多技术路线适配与性能发挥案例,另一个是头部城商行基于国产算力的OCR应用适配实践。这两个案例展示了金融信创在实际应用中的突破性探索,尤其是在智能文档处理国产化进程中的成功经验。通过海光DCU+先进算力池化技术+算力管理平台联合方案,实现了20+AI应用的技术路线适配与性能发挥,为金融业打造自主可控、弹性高效的AI基础设施提供了可参考路径。
报告还强调了金融信创核心芯片技术的重要性。海光CPU与DCU的双轨赋能体系,为金融核心系统提供了高性能、高稳定的通用算力支撑,同时高效承载AI训练与推理负载,助力金融机构在保障生态延续性的同时,构建自主可控的智能算力基座。
在AI智能应用方面,报告介绍了合合信息TextIn文本智能云平台在金融信创场景的落地实践。TextIn DocFlow提供票据智能分类、信息抽取、审核等一站式服务,TextIn文档解析则将任意复杂文档转化为结构化数据资产。这些应用协同构建从文档解析到业务流转的智能闭环,为金融场景提供开箱即用的国产化AI能力。
报告的数据和观点,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洞见。例如,报告中提到,金融信创参与方从大行与头部券商扩容至全行业所有金融机构,这显示了金融信创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再如,报告中提到的适配测试样本数量达到14846页,涉及多种个人证件、企业卡证等样本,这样的大数据量测试,充分验证了AI应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文章的灵感来源于《2025金融信创AI生态实践白皮书》。除了这份报告,还有许多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