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1.webp)
近日,联合国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Western Asia, ESCWA)发布了一份名为《Measuring economic resilience》的行业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主要探讨了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韧性,即国家在面对外部冲击时保持发展进度的能力。报告通过构建经济韧性指数(Economic Resilience Index),综合评估了国家经济吸收、适应和从外部冲击中恢复的能力,涵盖了结构性脆弱性和内部应对能力两个关键维度。报告指出,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暴露和弱能力的双重负担,而阿拉伯地区的一些国家相对于其收入水平展现出较低的韧性。报告中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为制定基于证据的策略提供了信息支持,旨在帮助各国发展适应性强、包容性和强健的经济体。
-合1.webp)
经济韧性:衡量国家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在全球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背景下,经济韧性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能否在面对外部冲击时保持发展的关键指标。经济韧性不仅仅关乎经济的恢复能力,更涉及到国家的结构性脆弱性和内部应对能力。联合国发布的《衡量经济韧性》报告,通过构建经济韧性指数(Economic Resilience Index),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各国的经济抗冲击能力。
经济韧性指数包含两个核心维度:结构性脆弱性和内部应对能力。结构性脆弱性涉及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流动等方面,而内部应对能力则包括社会、经济、财政和制度等方面。报告指出,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暴露和弱能力的双重负担,而一些阿拉伯地区的国家相对于其收入水平展现出较低的韧性。
在国际贸易方面,报告通过出口集中度、贸易开放度等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暴露程度。例如,出口集中度较高的国家在面对国际市场需求波动时更加脆弱。在国际金融流动方面,报告考察了外国直接投资、官方发展援助等对国家经济的影响。这些流动的资金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增长,但也增加了国家对外部冲击的敏感性。
社会应对能力是经济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中提到的健康、教育和创新等指标,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面对冲击时的恢复速度。例如,健康寿命预期较高的国家在疫情等公共卫生危机中更有可能快速恢复。教育水平的提升则能够增强劳动力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为经济的长期增长提供动力。
经济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复杂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报告中的经济复杂性指数和工业性能指数显示,那些能够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国家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更具韧性。财政能力则涉及到政府的借贷和债务可持续性,这直接关系到国家在危机时期能否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
制度能力是经济韧性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报告指出,法治和政府效能是提升经济韧性的重要制度基础。一个国家的法治环境透明、公正,政府能够有效地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样的国家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更有可能保持稳定。
报告的主要结果显示,2023年最具有韧性的经济体包括瑞士、加拿大和德国等,而最脆弱的经济体则包括马里、马尔代夫和蒙古等。这些结果揭示了不同国家在面对外部冲击时的脆弱性和应对能力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阿拉伯地区的国家,尽管收入水平较高,但其经济韧性却相对较低。
经济韧性指数与人均GDP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报告显示,人均GDP较高的国家往往具有更高的经济韧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就没有提升韧性的空间。通过针对性的政策干预,比如提升教育水平、改善基础设施和增强制度效能,这些国家完全有可能提高其经济韧性。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联合国发布的《衡量经济韧性》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页1.webp)




-页1.we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