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报告-硬核报告每天更新;
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趋势等全领域...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新形势新型储能发展趋势分析


近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联合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发布了一份名为《新形势下新型储能发展趋势分析》的行业研究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在新政策环境下,中国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技术特性以及面临的挑战。报告指出,随着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新型储能技术成为支撑能源转型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涉及政策影响、供需分析、成本疏导机制等多个维度。报告内容丰富,不仅提供了行业的最新数据和趋势预测,还探讨了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以及氢能在电力系统中的潜在应用场景,对行业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新形势下,新型储能的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新型储能技术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由以往的强制配储逐渐转变为主动配储,以适应新能源的波动性。2024年,新型储能的等效利用小时数接近1000小时,显示了其在新能源开发消纳、顶峰保供及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新能源和新型储能的互补关系不容忽视。新型电力系统仍将以交流同步系统为主,而系统友好型的新型储能应具备低成本电量搬运、多时长电力保供和支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具体来说,新型储能可以提供调频、调峰、调压、爬坡、转动惯量、备用、黑启动等多种辅助服务和价值。

在需求分析方面,2024年国网区域新型储能的运行利用情况显示,累计充电量达到210亿千瓦时,累计放电量为181亿千瓦时,累计利用小时数为991小时。这表明新型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的累计利用小时数分别为829小时、1130小时、1322小时,其调节作用不断增强。

新能源消纳水平方面,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全国风电及光伏利用率近年来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25年4月,有5省光伏发电利用率低于90%,7省风电利用率低于90%,这进一步凸显了新型储能在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中的重要性。

供给分析显示,锂离子储能电池产能、产量近年来持续提升,已处于供大于求状态。2024年,锂离子电池总产能约620GWh,总产量近340GWh,平均产能利用率约55%。这一数据说明,尽管新型储能产能充足,但其成本疏导机制尚需完善,以保障新型储能获得合理收益,提升投资积极性。

政策方面,136号文明确取消新能源“配储”,但不改变鼓励发展的政策基本面。近期出台的“绿电直连”政策要求源荷匹配,明确规定项目自发自用比例,这将催生对储能的需求。394号文对新型储能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全面加快,将为新型储能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展望未来,新型储能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多元化。构网型储能、复合储能和长时储能将根据合适的场景展开示范,推动储能集成方式向高压化、大容量化、电压源化转变。同时,各类新兴技术路线如钠离子电池储能、固态电池储能、熔盐储热、二氧化碳储能等将持续开展示范应用。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在新能源出力预测、负荷预测、价格预测、新型储能调度控制、电力交易等领域的应用将持续加强。区块链技术也将协助聚合储能的调用和结算,提高电力市场结算部门的重要性。

降本增效和差异化发展也是新型储能发展的关键。通过不断提升效率等技术指标,寻找国内合适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特性实现经济应用,在细分市场寻求差异化发展。

氢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也值得关注。氢能作为具备独立制输用环节的三次能源,将在提高系统安全稳定裕度、解决输电走廊制约、提供受端电压支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氢能流与电能流的协同优化,将助力大规模资源优化配置,有效缓解输电走廊紧张、受端多直流馈入和支撑电源空心化等问题。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新形势下新型储能发展趋势分析》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新形势新型储能发展趋势分析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如何快速寻找资料?

关于我们赞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