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货运中心中国办公室近日发布了《电动货车运营碳足迹核算与报告白皮书(中文翻译与补充版)》,这份报告深入探讨了电动货车运营排放的计算与报告方法,旨在帮助企业在现有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框架下,精确测量和报告电动货运车辆的碳足迹。报告涵盖了基于GHG Protocol和ISO 14083的排放报告规则,电力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的选择考虑,以及电动货车车队运营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量化步骤。这里面有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包括对ISO 14083标准的深入解读、中国电力因子的补充说明以及具体的计算示例,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碳排放核算工具,以促进物流行业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电动货车运营碳足迹核算与报告白皮书揭示了物流行业向低碳转型的关键路径。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日益增加,电动货车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正逐渐成为物流行业的新宠。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企业和组织量化和报告电动货车运营过程中的碳足迹,这对于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指出,电动货车通过牵引电池系统实现了驾驶与能源生产的解耦,这在降低道路货运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低碳电力国家,电动车的预期排放强度可降低高达85%,这一数字远优于传统燃料替代方案,凸显了电动车在实现可持续、低排放物流中的关键技术路径。
然而,电动货车的充电行为和策略的复杂性、充电基础设施的技术挑战,以及对电力排放因子的特殊要求,使得行业亟需进一步的指导。报告遵循ISO 14083和GLEC框架的要求,重点指导如何在既有的温室气体排放框架下,对电动货车的运营排放进行测量与报告。
在量化电动货车车队运营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报告提出了详细的步骤,包括电力消耗、能耗强度、汇总排放因子,并涵盖了充电基础设施的能量损耗。例如,报告中提到,运输活动类别(TOC)的能耗强度可以通过实际的电力消耗数据来计算,这需要考虑到从电表到车辆的能量损耗。此外,运输活动类别(TOC)的排放强度则需要结合电力排放因子及特定充电站点可能产生的损耗来计算。
报告中的数据强调了电力来源对于电动货车碳足迹的重要性。在欧盟地区,电动货车的平均排放强度可降低约35%,在低碳电力国家可达85%。这一数据对比显示,电动货车的减排潜力与电力来源的清洁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选择何种排放因子也取决于计算目的及所采用的报告框架。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了解运营过程中所使用的电力类型,并根据ISO 14083的要求,在计算电力能源供应排放时采用基于地点的方法。这意味着,电网平均排放因子应基于电网的平均消费结构进行计算。企业也可以使用基于市场的方法用于双重报告,这为运输服务使用方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
报告还指出了当前行业在标准化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包括货运服务采购方在市场化机制应用方面缺乏明确指导,现有电力排放因子数据库的覆盖范围和可得性有限,以及ISO 14083标准未考虑场内电力及充电基础设施的损耗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车辆能耗强度以及相应的电动车运营排放强度的精确度。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报告强调亟需各方协作,充分利用原始数据并采取创新方法,推动能源全生命周期报告的标准化,并在全球运输排放管理中产生实际影响。智慧货运中心正积极持续推进相关工作,以应对现有挑战并探索标准化路径。
文章的灵感来自于《电动货车运营碳足迹核算与报告白皮书》这份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页1.webp)




-页1.we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