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泰证券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AI 奏响矿脉新篇章”的行业研究报告,该报告深入探讨了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产业资本入局三重因素叠加下,煤矿智能化率提升的趋势和前景。报告预计到2026年,智能化煤矿数量占比将达到30%,无人矿卡渗透率亦提升至30%以上,特别指出回采智能化和运输环节机器替人的市场潜力巨大。这份报告提供了对煤炭开采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深刻洞察,涵盖了政策背景、技术发展、市场预测等多个维度,是行业内外人士了解煤矿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宝贵资料。

AI技术正在煤矿行业掀起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化和无人化。根据华泰证券的最新研究报告,到2026年,智能化煤矿的数量预计将占到30%,无人矿卡的渗透率也将提升至30%以上。这一变革不仅关乎技术进步,更是政策支持和产业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
煤矿开采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据统计,2025年中国煤炭开采业的用工人数达到了250万。在这些工人中,约有100万人从事井下综采及掘进等一线工作,这些工作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安全风险。为了减少事故,提高生产效率,国家多部门已经发布了矿山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及行业标准,目标是到2026年,全国煤矿智能化工作面数量占比不低于30%。
智能化的推进,尤其是AI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煤矿开采的面貌。在回采环节,智能开采系统的渗透率有望不断提升。这些系统包括供能保障、采/支/运作业、智能集成三层控制系统,市场总容量接近900亿规模。AI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在地质模型和矿压预测等方面,正在助力行业进一步走向自适应截割/支护等“无人化”生产。
无人矿卡项目运营已逐步成熟,具备经济可行性,正进入规模化部署阶段。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将释放近600亿的规模。无人矿卡的推广,不仅能够减少矿区的人员伤亡,还能提高运输效率。在经济性方面,对于100吨级别的矿卡,通过测算,无人矿卡的总拥有成本(TCO)经济性分别为287/599万元,投资回报率(ROI)约1~2年,已具备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可能性。
这场智能化和无人化的变革,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对煤矿行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它意味着更少的工人将直接暴露在危险的环境中,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运营成本。这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趋势,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在这场变革中,天玛智控、天地科技、中创智领等公司凭借其在智能开采系统领域的技术积累,占据了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柳工、徐工机械、三一国际等企业也在无人矿卡领域展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这些企业的成功,不仅在于它们的技术创新,更在于它们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
然而,这场变革也面临着挑战。煤炭需求的超预期下行、AI技术进步的不及预期、产业竞争的烈度超预期等都是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要求企业在推进智能化和无人化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战略。
总的来说,AI技术在煤矿行业的应用,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篇章。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对于敢于创新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舞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智能化和无人化将成为煤矿行业的新常态。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华泰证券发布的《AI奏响矿脉新篇章》研究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
蝉鸣报告(原爱报告知识星球)
-页1.webp)




-页1.we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