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与【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环境和自然资源项目】近日联合发布了题为《2024中国煤炭城市公正转型调研报告——基于两个案例的研究》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深入探讨了中国在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煤炭城市如何通过政策支持与实践探索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公正转型,并对两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报告指出,在转型过程中,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煤炭地区和从业者面临的挑战,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经济多元化和产业升级,同时关注了煤炭工人的就业安置问题。报告中不仅总结了公正转型的有效途径和成功经验,还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煤炭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报告内容丰富,既有深入的理论分析,也有实际操作的指导价值,对于理解当前中国煤炭城市转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公正转型是中国煤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煤炭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实现从依赖煤炭的经济结构向多元化、低碳化发展转型,同时确保受影响的煤炭工人和地区得到公平对待和妥善安置,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煤炭城市的转型并非易事。根据《2024中国煤炭城市公正转型调研报告》,中国的煤炭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煤炭行业从业人数约占全球的一半。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这对煤炭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报告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A市和陕西省B市的案例研究,深入分析了中国煤炭城市在公正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
报告指出,中国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将面临更为艰巨的挑战。受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限制,中国煤炭城市转型起步较晚,转型时间窗口短。同时,一些煤炭地区还面临着煤矿枯竭、人口老龄化和经济衰退等多重打击。因此,中国的公正转型政策需要考虑煤炭地区面临的独特挑战,为煤炭地区留出更多时间,分类施策、因地制宜推进不同煤炭地区的转型。
在公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的煤炭城市需要坚持民生优先的转型指导思想,推动社会治理系统的深层次变革。报告认为,中国的公正转型措施更加注重通过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这与一些西方国家注重为煤炭工人提供个人补偿的方式不同。中国的城市政府在城市转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领导力,通过推进资源型地区的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解决城市经济和就业严重依赖于单一资源和产业的挑战。
报告通过对A市和B市的案例研究,总结了地方政府在煤炭城市经济多元化和发展新兴产业的成功经验。A市已成为中国焦炭化工和氯碱化工产业的重要基地,并正在向战略新兴产业升级,同时其化工行业的就业人数已超过煤炭开采的就业人数。B市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电解铝产业上下游的产业链,并且正在进一步升级,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增加再生铝生产能力,拓展下游终端产品。
然而,报告也指出,煤炭城市转型过程中容易形成新的高耗能产业锁定和碳锁定,导致未来低碳转型面临极大挑战。A市和B市实现经济多元化的具体路径不同,但目前仍依赖资源密集型高耗能的产业延伸和升级,构建多元化产业仍然需要长期的努力。因此,上级政府应为煤炭地区发展新兴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战略协调、指导和支持,让煤炭城市在区域合作中积极寻找适当位置,保持产业发展的连续性,在区域统筹网络中建立新的产业优势。
公正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新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需要漫长的过程,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而复杂的情况,使其公正转型面临着不同的挑战。我们的报告旨在为中国和全世界各地的煤炭城市转型提供一些参考和探索的视角,希望推动更多的深入讨论。遵照惯例,我们对案例城市进行了匿名处理,在报告正文中以A市和B市指代,并隐去参考文献,在此说明。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2024中国煤炭城市公正转型调研报告》。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