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近日发布了《中国港口运行分析报告(2024)》,该报告全面分析了2023年中国港口的运行情况,并对2024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报告涵盖了宏观经济贸易形势、国际航运市场运行、全国沿海及内河港口的总体运行情况等多个方面,详细解读了中国港口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下的运行特点,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预测和分析。这份报告不仅为港口行业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也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中国港口行业的发展情况备受关注。《中国港口运行分析报告(2024)》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中国港口在2023年的表现以及对2024年的展望。
2023年,全球经济总产出增长5.2%,但增速较上年减缓了0.3个百分点。全球贸易增长仅为0.3%,远低于前一年的5.1%。这种放缓的态势,无疑对中国港口的运营带来了挑战。然而,中国港口似乎展现出了一定的韧性。202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增速较上年加快了2.2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虽然有所下降,但机电产品作为主要进出口货物,占总额的比重较上年增加了9.5个百分点。
展望2024年,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在2.7%左右。在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预计中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将保持稳定增长,沿海港口总吞吐量预计将达到156亿吨,外贸货物吞吐量预计在51亿吨左右。
从区域发展情况来看,长江三角洲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占比高达40%,稳居各区域之首。而西南沿海港口则以14.3%的增速成为增长最快的区域。这些数据反映出中国港口发展的不均衡性,也提示了各区域港口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和方向。
具体到货类来看,集装箱、煤炭、金属矿石、矿建材料和石油及制品是沿海港口的五大主要货类,占总吞吐量的84%。其中,矿建材料自2019年以来一直稳居第四大货类,显示出建筑行业对港口运输的稳定需求。而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也反映出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在国际航运市场方面,2023年世界海运量同比增长3.0%,而海运周转量同比增长5.0%。这表明尽管全球贸易增速放缓,但航运业的总体运输效率仍在提高。特别是中国的外贸海运量占世界海运量的比重达到了50.1%,这一“中国因素”在世界海运中的影响力依然显著。
对于2024年的航运市场,预计干散货运输需求将保持小幅增长,液体散货需求预计将增长5%左右,而集装箱需求预计将扭转之前的减少和停滞局面,实现小幅增长。然而,由于之前高峰期的大量船舶订单将于2024年交付,运力总体供应将有较大增长,可能导致运力过剩局面比较严峻。
内河港口方面,2023年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8.0亿吨,同比增长14.1%。其中,干散货占据主体地位,完成吞吐量27.0亿吨,占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的70.9%。三峡船闸的超负荷运行,也反映出内河航运的重要性和繁忙程度。
综合来看,《中国港口运行分析报告(2024)》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在复杂宏观经济形势下,展现出韧性和潜力的中国港口行业。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港口的稳定增长和在国际航运市场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预计在未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政策的支持,中国港口行业将继续保持其发展势头,为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中国港口运行分析报告(2024)》。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