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了一份题为《东南亚汽车市场展望:乘新能源之势,展中国车之翅》的深度研究报告。报告深入分析了当前东南亚汽车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中国车企在该区域的发展前景,指出东盟已连续四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并对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机遇进行了展望。报告认为,随着东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积极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在该地区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报告中不仅提供了详尽的市场数据分析,还涉及了具体的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为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
东南亚汽车市场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新热点。根据国海证券发布的《东南亚汽车市场展望:乘新能源之势,展中国车之翅》报告,东盟已连续四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高达9117亿美元。在汽车领域,中国对东盟出口的乘用车数量和金额分别同比增长34.9%和102.2%,显示出中国汽车在东南亚市场的强大竞争力和巨大潜力。
报告指出,东南亚汽车市场的需求结构相对多元化,轿车和SUV合计占比48%,MPV和皮卡的需求比例也相对较高。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是东盟主要的汽车生产国,2023年三国汽车产量合计占比高达98%。然而,东盟地区的汽车产量主要来自日系车企,2023年日系车企产量占比达到76.7%,其中丰田占比39.2%,而中国车企的产量占比仅为1.2%。
尽管日系车企在东南亚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车企正凭借新能源之势迅速崛起。报告预测,2024-2026年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市场或将销售乘用车15.8/20.2/25.2万辆,以及商用车1.1/1.9/3万辆。这得益于东盟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积极推动,通过进口关税减免、企业税收减免、消费税减免、公共充电桩建设等政策吸引外资和促进本地新能源产业发展。
在投资建议方面,报告维持汽车行业“推荐”评级,重点关注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集团、零跑汽车等企业。这些企业在电动智能技术推动下,有望在海外市场取得更大的发展,带动自主品牌规模空间持续扩容。
值得注意的是,东南亚各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进口的支持力度较大,纯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在关税和消费税方面均有较大优势。例如,泰国对进口乘用电动车提供不同的现金税收优惠,并可免征部分进口税和消费税。这为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市场的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而,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市场的扩张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可能导致市场份额和利润率下降。此外,全球性汽车集团加速推出新能源汽车,使得市场竞争加剧。还有新能源汽车出口渗透率不及预期、国际市场需求不稳定、汇率波动等风险。
总的来说,东南亚汽车市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车企凭借新能源之势有望在该市场取得更大的突破。但同时,企业也需关注市场风险,灵活调整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篇文章的灵感是来自于国海证券发布的这份报告的;除了这份报告,还有一些同类型的报告,也非常有价值,推荐阅读,这些报告我们都收录在同名星球,可以自行获取。
以上为节选样张,关注公众号【蝉鸣报告】回复领取PDF完整电子版(无广告)。
【蝉鸣报告】每日更新最新硬核报告,覆盖产业报告、全球化、经济报告、趋势等全领域。